《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寫作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在指導小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這一目標要求,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逐步地把它落實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翻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大家會看到,在階段目標部分里,第一學段目標稱為“寫話”。在練習寫作的初始階段,不必對初學者強調種種規矩,應該讓孩子們大膽去寫。因此,我們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低年級孩子不必過于強調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的差異,應該鼓勵學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消除寫作的神秘感,讓孩子們處于一種放松的心態。以上是我對小學生寫作教學的總體認識,具體來說,我是這樣做的:
在第一學段,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小學生寫作的興趣和自信上,讓小學生愿意寫作、熱愛寫作。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還不懂得什么是寫作,他們對寫作既陌生又沒有什么興趣,這就要求老師要在激發他們的興趣上下工夫。孩子們一旦有了興趣,做事就會認真了,時間長了,也就會形成習慣。到了第二學段,就要鼓勵學生“樂于書面表達,增強寫作的自信心”。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剛剛開始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往往害怕寫不好文章,受到老師的批評。這時,就需要老師多鼓勵,即使他們寫得不好,老師也不要責怪,而要加以指導。時間長了,學生也就有了寫作的自信心。第三學段,就要求他們具有初步的寫作意識,即“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新課程標準主張對學生作文的內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順乎自然”,讓學生寫自己平時喜歡寫的東西,這樣,學生當然會樂于去寫,也有話去說。大家知道,近些年來,有一些作文教學實驗很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施的作文教改實驗,做了一系列嘗試,效果也很好。在布置孩子們寫作文時,我給他們指定的范圍很寬泛,也沒有更多的具體要求。孩子們領受了寫作任務后,都很高興,比賽似地聚精會神地去寫作,寫出了很多好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不加限制,絕不是放任,絕不是老師不加以引導、指導,事實上,在孩子們初學寫作的時候,教師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我們極力主張,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縣富江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