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講,數學是一門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科。抽象的思維、嚴密的邏輯、枯燥的理論,讓學生產生枯燥之感,甚至敬而遠之。事實證明,好的導課能在幾分鐘之內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激發其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下面我根據自己十幾年的教學實踐,簡單談談如何能夠抓住導課這一重要的課堂環節。
一、巧用故事導入新課
故事是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社會發展史上都存在著眾多的趣聞軼事。故事的情節和主題,不僅吸引人,還蘊含著一定的道理。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對故事加以精選和提煉,恰到好處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激發學生想象和思考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
二、聯系實際導入新課
學生熟悉的一些日常生活問題許多都與數學知識有著密切的關系。適時地設置一些應用問題對導入新課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在講《比的應用》時,我設置了一個問題情境:我們的校園環境優美,這都歸功于同學們每天認真地打掃,為了讓我們的校園能一直保持干凈整潔的環境。學校將打掃面積即學校576平方米的操場按5∶3分給六(1)班和三(1)班打掃,兩個班各應打掃多少平方米?這個問題是學生每天在校都會遇到的問題,因此學生躍躍欲試,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時教師再適時提出本課的要求。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能快速集中到新課的內容上來。
三、借用錯題導入新課
孟子有句名言:“我雖不敏,請嘗試之。”因此,課堂上不應采取灌輸教育把結果直接告訴學生,而應該讓他們去嘗試,給他們犯錯誤的機會。實踐證明,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給學生設計一些錯誤的思路、答案,人為地設置一些思維的“陷阱”,可激發學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較,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四、運用類比方法導入新課
在數學的教學與研究中,類比是進行推理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方法。因此,在導入新課時,可根據新課內容與舊知識在內容與形式上的類似之處考慮采用類比方法引入新課。這樣,有學生已有的知識作為基礎,對所學知識就易于接受。例如,在講《梯形的面積》時,可以讓學生先回憶一下三角形的面積推導方法,請同學們好好思考。再通過教師適時的指導,很快學生就推導出梯形面積的公式。
五、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古代的說書人每每講到扣人心弦之處,往往說上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有意停住不講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意設置懸念的目的在就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新課的導入還有很多方法。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教材處理方法也各不相同,但無論使用哪種方法,都要通過新課的導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數學課插上“快樂”的翅膀,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低效學習為高效學習。
(作者單位 江西省九江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