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展對人才要求的提高,創新能力已成為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語文本身的特性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本文圍繞著語文教學,提出了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措施,希望能對各位同仁的語文教學提供幫助。
一、激發興趣,營造創新氛圍
語文學科本身具有趣味性,有效的課堂教學能夠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活躍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創設有趣的情境或游戲,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晏子使楚》一課時,教師可以安排預習任務,先讓學生通過自學了解課文的大體內容、故事情節、主要人物以及事件等等,在課程開始時,教師可以由游戲入手,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教材內容,學生在剛開始時可能會膽怯,這時就需要教師的不斷鼓勵,即使學生表演得不夠出色,但學生的勇氣可嘉,也應該受到教師的表揚和同學的鼓勵。隨著表演的不斷進行,學生逐漸進入了狀態,在臺下就不斷地演示自己想象的動作和語言,對于學生創新性的動作和語言,教師應該多多給予鼓勵。通過表演,學生深入了解了課文內容,從表演的對話、行動中,感受到了晏子的大智大勇,三次反駁楚王,最后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同時,表演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環境中得到了放松,在學生興趣高漲的時候,教師可以繼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刻的思考。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具有創新性,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利用這些具有創新性的教學資源,積極營造創新氛圍,巧設問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并及時對學生的創新思想進行鼓勵和肯定,讓學生獲得心理體驗,更好地激發創造情感和動機,以更大的努力去進行新的具有一定創造性意義的活動。
二、因材施教,培養創新品質
1.培養思維的求異性
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創新思維來源于求異思維,求異思維要求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獨立思考問題,主動探求知識,多角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其創新品質。
2.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語文學科具有深刻性。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縱向的探究,啟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追根溯源,在原來思維方向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事情的起因,了解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學生的思維在不斷引導和鍛煉中也得到了縱向發展。比如,在學習《狼和小羊》一課時,課文的基本思路和線索是從狼找茬兒開始的,教師可以從這條線索出發,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深入,比如狼為什么故意找碴兒?狼一共找了幾次碴兒?狼為什么不立刻吃掉小羊?這說明了什么?通過問題的層層深入和學生對問題的討論總結,學生逐漸明白了狼故意找茬兒的實質,明白了狼狡猾兇險的本質,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狼的本質。教師可以再設置問題:如果,狼再碰到別的小羊又會怎樣呢?這樣就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鍛煉了思維的深刻性。
三、因勢利導,啟發想象思維
想象思維是創新思維的原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要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接受能力較強,思維比較活躍,也具有較強的想象力,這對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有著很大的幫助。課堂因勢利導的提問是教學過程中考查學生學習情況、引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學生豐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比如,在學習《再見了,親人》一課時,在學生對中朝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因勢利導,在教最后三節時,設計了三個問題:(1)當列車未開動時,站臺上是怎樣的情景?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2)當列車開動時,又會出現怎樣的情景?(3)當列車開遠了,假如你是一名志愿軍戰士,你的心情會怎樣?會想些什么?小學生由于生活經歷有限,沒有經歷過志愿軍戰士的生活,要回答教師提問的問題只能通過聯想和想象,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聯想到自己和親朋好友分別的場面,這樣,課堂教學既能完成激發學生想象的任務,又體現了語文教育的情感性。果然,在了解了中朝人民之間深情厚誼的基礎上,學生紛紛說出了自己的答案。其答案蘊藏著真實的感受、深刻的體驗完全超出了筆者的意料。精心合理的提問,激發了學生的解答欲望,而在解答的過程當中,對經驗知識和書本知識的整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有效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不僅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也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師生共同努力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教師首先要轉變思想,認識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從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出發,創設教學情境,采取積極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作者單位 福建省泉港莊重文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