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生不愛做家庭作業的現狀
鏡頭一:
一天放晚學時,樓上四年級某班教室里突然炸開了鍋,歡呼聲一陣高過一陣,問:什么原因?學生大喊:今晚沒作業!
鏡頭二:
組長收作業,發現少了一本,教師詢問沒交作業的學生。
師:為什么沒做?
生:沒聽清。(無所謂的樣子)
第二天,同樣的故事繼續上演……
二、學生不愛做家庭作業的原因分析
1.數量過多,負擔重
過量的作業,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導致學生疲勞,影響了課堂上的聽課效果,影響了他們的身體發育和健康成長,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機械重復,無趣味
如,某個語文老師在學習每一篇課文時,都會布置如下作業:
(1)第一課時:每個生字帶拼音寫10遍,課文讀5遍。家長簽字。
(2)第二課時,每個生字寫10個,再組4個詞,課文讀3~5遍。家長簽字。
(3)一單元結束,將幾課所有的生字再各寫10個,并各組4個詞。
如此的一成不變,以至于每次布置作業時學生和老師差不多同時說出作業的內容,學生像個機器人一樣照抄書本,不用動腦筋,也無趣味可言。
3.評價單一,無激勵
自從對學生的評價統一改為等級制以后,批改作業時,老師可能只要寫上一個“優”或“良”就算批改了,很少有人去想學生看了這樣的批改結果會有什么樣的感受,甚至有的老師由于事情多,課外作業還是由學生批改的。
三、讓學生愛做作業的措施
1.數量適當,難度適中
在幾年前印發的關于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材料中,就明確規定:小學一年級不留課后作業;二年級適當布置不超過20分鐘的作業;三四年級課外作業30分鐘左右;五六年級40分鐘左右,但不超過1小時。在把握好量的同時,要注意把握好難度,設計的作業,既要能對課堂所學進行了解,又能起到鞏固的作用,同時還能帶給學生一定成功的體驗。
2.有趣味,有創新
“百學趣為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約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學生天生好奇、好動、好勝,那么我們的作業無論從內容、形式和結論表述上都應該體現一個“趣”,我們要做到內容、形式、結論等都要有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作業,既增長了知識,又發展了智能。
3.評價要多元化
(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a.學生的自我評價
b.同學之間的互評
c.教師的評價
d.家長的評價
(2)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a.知識、技能獲取的評價
b.興趣、動機的評價
c.學習方法的評價
d.調控能力的評價
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應布置形式新穎的語文作業,既要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起來,又要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確確實實地感受到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成功的滿足和自豪,從而不再討厭做語文作業。
(作者單位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翔云道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