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是小學生語言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寫日記,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是引發其寫作興趣的一種極好的練筆方式,是培養和提高低年級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那么,如何指導低年級學生寫好日記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指導。
一、師生同寫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在接到一個新班,正式寫日記前,我總是先把發生在我們教師的一件事寫出來。寫好以后,再讀給我班的學生聽。學生聽了老師所寫的日記,他們會想:“哎呀!這寫日記太簡單啦!不就是把白天發生的事給寫出來嗎?我也會。”學生有了寫日記的熱情,我們做教師的也不能放松,更應該領著學生一同寫,把自己平日里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想都寫出來。生活中可寫的東西太多,如教師的講課、父母的叮囑、上學路上的風景、飯桌上的閑聊、一次活動、一張照片、一次電話、一個眼神等等,只要學生留意生活,真心去感受生活,日記就會成為他們最好的伙伴,豐富他們敏感的心靈。
二、利用課本,創新日記內容
課本,是課堂承載知識最基本的載體,是生活的縮影。它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日記教學中,我們如果能重視課本,善于發現和挖掘課本中可以點燃創新火花的空白處,那也是提高學生日記水平的不可或缺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1.變換角度
可以變換體裁,把詩歌改寫成記敘文、續寫故事等。如學了《雪兒》一課,讓孩子發揮想象,寫一寫雪兒放回大自然后的命運。還可以把古詩改寫成現代文,如學完古詩《村居》,我問學生:“你們放過風箏嗎?你們覺得放風箏有趣嗎?假如你就是古詩插圖中的任何一個孩子,在這草兒發芽、黃鶯飛舞、楊柳依依的春天里,你放學后也去放風箏,那你的心情會怎么樣?請結合這首詩的內容把這放風箏的事寫成一篇日記,好嗎?”學生大膽想象,把古詩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寫出了《讓我快樂的一件事》《姐姐教我放風箏》《我的風箏飛得高》等一篇篇有趣的日記。
2.模仿范文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受知識、經驗、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所以模仿是他們的一種心理需要,也是兒童學習語言的基本途徑之一。在日記教學中恰當地運用仿寫,也不失為有效的訓練手段之一。如學了《家鄉的紅橘》,指導學生寫《家鄉的紅棗》《家鄉的仙桃》等;學了《西藏高原》,讓學生寫一寫《我的家鄉——面粉城》;學了《可愛的大熊貓》,讓學生寫《我家的小狗》《我家的小鸚鵡》等;學了《溫暖》一課,讓學生寫《我們班的小雷鋒》;學了《三袋麥子》,仿寫一篇童話日記等等。這樣一來,學生日記的內容就豐富起來了。
三、描繪生活,注重激勵評價
風箏上青天,離不開春風的推送;學生奮起前行,離不開教師的激勵。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持之以恒地寫日記,描繪美好的生活,我每天堅持批閱學生的日記。批閱一般不進行細致評改,只是把寫得好的學生的日記挑出來,每天抽三至五分鐘,在班內朗讀。寫得不好的也讀一讀,委婉地告訴他寫作的方法而已,然后找出他日記中的閃光點給以鼓勵。我還通過出版班級日記集錦、網站發表、向報紙雜志社薦稿等形式,讓學生寫日記的激情不斷高漲。日記,已真正走進了學生的生活,成了學生離不開的童年伙伴。
四、堅持寫下去
日記最忌一曝十寒,如果不能堅持寫作,微型日記是不會對學生的作文水平產生任何積極影響的。所以,在研究過程中,教師經常采用各種方法,激起學生寫日記的興趣,鼓勵學生長期堅持下去。具體說來,主要采取了下列方法。
1.讓家長參與進來
讓家長關注、欣賞孩子寫日記,學生才有可能有堅持寫微型日記的動力。基于這樣的認識,在開始實施指導的時候,就要讓家長明確樹立一種觀念:堅持寫日記一定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家長關注欣賞孩子的日記,激發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并由這種熱情轉化為學生主動、自覺、持久寫作的動力。
2.家長批閱時應積極評價,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我們應該明白,大多數學生難以堅持長期的日記寫作,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也證明了這一點。我們也應該明白,學生對家長的賞識十分渴望。在實施指導的過程中,家長在批閱學生日記的同時,應以表揚和鼓勵為主,要在日記中出現的好詞、成語、好句子上畫圈,而且當面夸贊,滿足他們的“幼稚的虛榮心”,從而也會促使學生更積極地去寫作。
五、多讀書,多感悟
魯迅說過:“文章應該怎么做,我說不出來。因為我本身的作文是因為多讀多看。”大詩人杜甫也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就是說厚積才能薄發。所以,要加強課外閱讀,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開闊視界,豐富知識,增加文化和語言積累,必能增進作文能力的進步。
總之,在日記輔導中,只要我們采用恰當的輔導方式,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培養學生多讀書、多觀察生活的習慣,我相信,學生的日記一定會有真情實感,寫日記的水平一定會提高。
(作者單位 河南省永城市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