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是每個人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養成各種行為習慣的良好開始,小學班主任是教育工作的骨干,是學校與家長之間相互溝通、理解的橋梁。同時,小學班主任的工作是復雜的,要管理好一個班級很不容易。因此,應該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教學管理經驗和方法。
一、關愛學生,打開學生的心扉
有了愛才會有教育,教育要有感情,同時,關愛也是一種教育。作為一名班主任,應該了解學生的心理,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當學生遇到挫折時,學生之間有矛盾時,學生生病的時候,班主任應該從生活的更多方面去關心學生。
班主任要把愛注入學生的內心,這樣才能讓學生懂得人民教師這個職業的含義,讓學生熱愛教師、熱愛學習、熱愛生活。
二、在班級里選拔和培養班干部
一個好的班級面貌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班干部決定的,班級是否能管理好,不能讓班主任一個人去承擔,班主任應該把管理班級紀律的權力交給班干部。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律習慣,還能鍛煉班干部各方面的管理能力。
三、做到表揚和處罰分明
在學生每次考試成績出來的時候,班主任對成績優異的學生要給予表揚,因為表揚是對學生學習態度的一種肯定,表揚學生,可以使他們增強自信心,激勵他們進取,表揚是學生不斷進步的方式之一,教師一句鼓勵的話,能夠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
生活中,大人也會犯錯誤,何況是一個孩子呢,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我們才要從小做起,養成知錯就改的好習慣。讓學生認清自己在自習課上喧鬧是在違反課堂紀律,如果學生有逆反心理,就要找學生單獨談談。
四、班主任要經常與學生家長溝通
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學習,學校就有責任和義務教育學生,學生在學校期間的學習情況如何,與同學之間相處得怎么樣。學生在學校的種種情況,班主任要經常和學生家長電話溝通,讓家長對孩子在校的表現有一個具體的了解,這樣也可以多方面地使孩子進步。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在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身上擔負著培養各種人才的重任。為人師表,要以身作則,要用愛心、耐心捕捉學生的思想,筑起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道路。
(作者單位 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老翁鎮大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