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基于“語文”的綜合性學習。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根本目標和出發(fā)點。教師要立足語文,讓綜合性學習真正為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服務。本文試從一個案例引發(fā)的思考來說明如何在語文綜合性活動中立足語文學習,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一、案例描述
《美麗的小路》課文后安排了這樣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我們周圍的垃圾是從哪里來的呢?”“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下面是兩種不同的綜合性活動方案。
方案一:
1.課后布置綜合性學習任務:同學們,今天回去觀察一下我們身邊的垃圾是從哪兒來的?又到哪兒去了?可以問問自己的爸爸、媽媽或周圍的人,并完成表格。
2.交流討論:把觀察到和了解到的情況和同學們交流,并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方案二:
1.教學《美麗的小路》最后環(huán)節(jié):鴨先生的小路又恢復了往日的美麗,為了防止再次發(fā)生這樣的事情,你們有什么建議可以供鴨先生參考的嗎?(在小路上安置一個垃圾桶、幫鴨先生設計一句提示語)
2.怎么寫提示語呢?我們學校就有很多“溫馨提示語”,請同學們課外去搜集一下。
3.交流出示搜集的提示語,并給這些提示語分分類。(保護環(huán)境類、文明禮儀類、行為規(guī)范類、安全防范類)
4.品評提示語。
5.幫鴨先生設計一條提示語。
6.布置綜合性學習任務,完成表格:
7.交流討論,重點交流你是怎么了解到“垃圾到哪里去了”和設計的提示語。
二、案例分析
方案一為學生架起教材與生活的橋梁,引發(fā)學生對生存環(huán)境的關注,提升了環(huán)保意識。這樣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性增強了,但是缺少針對“語文”而設計的活動,偏離了語文能力訓練的主干道,使學生在語文方面的收獲大打折扣。綜合性學習走出了語文課堂,卻找不到語文“回家”的路。
方案二第1、2個活動把課內(nèi)和課外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資源,拓寬學習空間,為開展綜合性學習提供了基礎。第3、4個活動通過搜集、整理資料進行滲透性識字,養(yǎng)成從生活中識字的習慣,同時在搜集、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積累語言、品味語言。學生在品評“提示語”的過程中明白了,提示語如有兩句,一般上下句字數(shù)相同,且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會使提示語更有趣,印象更深。提示語的品評和設計,不僅讓學生收獲了語文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豐富了活動的內(nèi)涵,又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語文,樹立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
三、引發(fā)的思考
以上兩個案例的分析,告訴我們,立足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是教師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語文知識,并在活動過程中綜合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問題,整體發(fā)展聽說讀寫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過程。我從以下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1.在綜合性學習中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習作水平。《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各個學段的綜合性學習目標中體現(xiàn)了課內(nèi)外相結(jié)合的思想,教材中如《了解農(nóng)村生活》《我愛閱讀》等綜合性學習也都體現(xiàn)了課內(nèi)外相結(jié)合的學習內(nèi)容。這些學習既有獨立性,又與單元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緊密聯(lián)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在課內(nèi)外活動中尋找知識、能力、情感等銜接點,引導學生將綜合性學習與課堂學習結(jié)合起來,并用實踐中的學習來重新審視課堂學習,在課內(nèi)與課外之間走一個“來回”。
比如,三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父母的愛》,要求了解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事情,并想想應該怎樣對待父母。我就在本次綜合性學習中,設計了這樣幾個課內(nèi)與課外有效銜接的活動:(1)讀一讀關于親情的文章《最后一支蠟燭》《一碗牛肉面》等,摘錄讓你感動的語句,寫寫你的體會。(2)從影集或家庭錄像中,找到父母教自己走路、陪自己玩耍等的記錄,向父母了解當時的情況。(3)觀察父母平時是怎樣為自己操勞的,向親戚或鄰居詢問小時候父母是怎樣疼愛你的。(4)搜集有關描述父母愛的詞語、詩歌,想想哪些詞句可用于閱讀時的批注語,哪些詞句可用在自己的習作中。
學生通過綜合性學習,情感在課外閱讀中得以延伸,在生活體驗中得以升華。再回到語文課堂教學中,結(jié)合自己課外的親身體驗,閱讀感悟也更深刻了。通過活動,學生發(fā)現(xiàn)了生活中父母親關愛自己的每一件事,最后寫發(fā)生在父母和自己之間感人的事也就水到渠成了,真正實現(xiàn)了綜合性學習與閱讀教學的有機融合。
2.在綜合性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綜合性學習不僅要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更要在具體的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形成有意識地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問題、表達體驗的良好習慣。
如,五年級下冊《感受語言魅力》的綜合性學習,要求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搜集、積累、運用有特色的語言,體會有藝術魅力的語言。有位老師在活動最后就很巧妙地聯(lián)系日常生活中“堵車”的話題,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種語言交際情境:看到小區(qū)主干道上兩車主因互不相讓造成交通堵塞,你準備怎么勸解?
生1:叔叔,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您就先讓一下吧!
生2:叔叔,遠親不如近鄰,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您就先讓一下吧!
在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交際中,學生將語文知識和生活實踐結(jié)合起來,解決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知識在生活中得到運用,能力培養(yǎng)得到落實,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的主動性也大大增強了。
3.在綜合性學習中凸顯語言文化。在綜合性學習中,由于學習的生活化、實踐化,語文綜合性學習涉及各學科知識。教師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用語文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使綜合性學習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上例“了解父母的愛”的綜合性學習設計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了活動的形式,更關鍵的在于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積累和運用語言,加深了學生學習語文的體驗,整個活動過程彌漫著濃濃的語言文化氣息。
4.在綜合性學習中培育語文意識。“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真實的、具體的現(xiàn)實生活中去學語文,讓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語文的情趣,理解語文的奧妙。
如,三年級上冊的綜合性學習《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通過談話激發(fā)興趣,然后選擇搜集黃巖童謠、搜集中華傳統(tǒng)小吃名和當?shù)匦〕悦⒘私鈧鹘y(tǒng)節(jié)日的來歷及習俗、搜集有意思的對聯(lián)等中學生喜歡的一項開展活動。有的學生說為了搜集當?shù)夭嗣挥型獬龀燥埖臋C會就捧著飯店的菜單琢磨、摘錄,有時竟忘了吃飯;有的說黃巖的童謠用方言講還是有點押韻的。有個學生還帶來了媽媽旅游時買的“龍須糖”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家不僅嘗到了糖的甜頭,更是品味了“龍須糖”名字的魅力。
學生通過綜合性學習,不僅感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久遠,還發(fā)現(xiàn)了生活中處處存在的語文的情趣,體會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提升了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作者單位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qū)東城街道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