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企業最近是在跑馬圈地,盲目內耗,還是有序競爭?抑或是僅求自保?5月以來,電商B2C網站發起了號稱“史上最大規模價格戰”。持續到本周,已有天貓、京東、蘇寧易購、國美網上商城和庫巴網、易迅及當當等多家網站卷入。各家網站累計宣傳的促銷投入已超百億。不難看出,電商之戰已經愈演愈烈,面對廣大消費者越來越鐘情于電商購物,眾電商使出渾身解數來搶奪這塊大蛋糕,在這場電商之戰中誰能最后“剩”出,是演繹出什么樣的局面?
目前電商主要有四股“勢力”在角逐:第一股力量是純電商,如ebay、亞馬遜、當當網、阿里巴巴、淘寶網、京東商城、凡客誠品、1號店、亞馬遜中國、新蛋中國等電商,它們具有起步較早、知名度高、用戶忠誠度高等優勢;第二股力量是平臺模式的電商,如天貓商城走的是平臺模式,后盾實力強,所以發展迅猛;第三股力量是從線下走入線上的電商,如國美電器網上商城、國美庫巴、蘇寧易購,它們依托自己線下平臺的優勢和資源,開始在電商領域迅速崛起;第四股力量是新電商,如騰訊電商、QQ網購、QQ商城和拍拍網,其以自己強大的用戶群為基礎,開始進駐電商領域,實力不容小覷。
現今電商,正所謂群雄紛爭,硝煙四起。他們紛紛痛下血本用價格戰開路,無非有以下幾個原因考慮:一是靜態環境,現今電商渠道已成為國內各大物品的銷售主流渠道,特別是生活必需品——家電產品,而不管是純電商企業京東商城,還是從線下走入線上的電商企業國美網上商城、蘇寧易購等,都明白一個道理,即在國內市場一定是先有規模,后有利潤與空間,只有迅速占領制高點,用規模沖擊市場地位,才能確保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獲取長遠的利潤來源;二是動態環境,動態環境分競爭環境與宏觀環境兩個維度。現今宏觀環境是經濟下滑,各項消費指數不斷下降,而電商的網上消費群體,卻是一盞活躍在這個市場環境的明燈,所以這部分消費群體是各個電商企業要爭奪的“金主”,不斷通過價格與眼球經濟,吸引這部分消費群體,從認識、認知、認同直到產生認購。而對于競爭環境更是殘酷,因為電商行業已經成為大家認為的“奶酪”,這就引來了國美商城、蘇寧易購、天貓、京東各大電商企業的競爭,以及他們背后“金主”資金匹配的有力支持,從而將此行業的競爭環境推到紅海競爭領域中,而在這種大環境下,價格戰就是唯一的法寶,也是電商企業別無辦法的選擇,因為都想通過價格戰打壓競爭對手搶占消費群體,從而贏得市場的話語權。
可以說,現今電商價格戰,已經導致無利可圖甚至虧損局面,卻無礙電商企業繼續低價火拼下去,這都源于他們堅信的一個道理:“剩”者為王。所以現實環境也促使他們要無休止地打下去。究其原因我們可以從美國耶魯大學的教授們在課堂實驗上跟大學生們玩過游戲——“一元錢的拍賣”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