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選擇了橡木桶
一直以來,人們對橡木桶都抱有敬畏之心。一棵棵超過150年樹齡的橡木,一只只裝滿美酒的橡木桶,留給人們更多的是神秘和期待。據考證,木桶的使用,起始于亞美尼亞人將酒液盛裝于棕櫚樹材質的木桶里,運送至美索不達米亞的巴比倫。《圣經》中也有提到木桶。最著名的歷史記錄是愷撒大帝時代(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的雕刻中,一條船上有兩個木桶,桶板條、木篩和桶頂板清晰可見。時光流轉,后來雖然也歷經陶器、瓷器或其他容器的時代,可是橡木桶一直到今天還是被普遍使用。
用于制桶的木材五花八門,為什么單單挑中了橡木?為什么如今葡萄酒一定要用橡木桶來盛裝呢? 實際上,先祖們嘗試過各種各樣的木料,例如栗木及胡桃樹等,但是效果都不佳,經過幾個世紀漫長的實踐,最終發現橡木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橡木本身有高伸張力,可輕易搬動、延展性強而且防水(酒)。后來釀酒師發現橡木里面的氣孔會讓葡萄酒在陳年過程中接觸到微量的空氣,而輕微的氧化作用會使葡萄酒變得更加柔順并增添許多風味。
20世紀,制桶工藝被標準化
橡木桶歷史可能與釀酒技術同樣古老。自羅馬時代葡萄酒跟橡木桶就已經有密切關系,當時橡木桶除了可以用來保存及運送葡萄酒外,同時可以用來運送其他用品如火藥等。只是后來人們逐漸發現,經過漫長的旅途,用橡木桶運送到目的地之后的葡萄酒變得更加好喝了。漸漸橡木桶演變成增添風味、改善酒質的重要容器之一,最為明顯的莫過于葡萄酒、白蘭地和單一麥芽威士忌。
到了20世紀中葉,人們發明了制桶的專用托盤,以及一系列移動、固定、吊起、放下木桶的方式,并對存酒用木桶的規格做了標準化,才全面解決了計量、運輸、裝船、儲存等諸多問題。后來玻璃瓶的出現取代了木桶在葡萄酒運輸方面的作用,木桶改行扮演發酵、陳釀等階段的主角。橡木以其木質的韌度,容易彎曲與切割、不滲漏和香氣特性而成為最主要的酒業木桶原材料。
歷經沉浮,屹立不倒
在人們的印象里,橡木桶似乎一直是釀酒師的寵兒。從遠古時代,橡木桶作為一種儲酒容器到后來成為釀制高檔葡萄酒的輔助手段,橡木桶仿佛一直受到世界各地釀酒師的青睞。可是不銹鋼發酵桶、儲存桶和水泥池及纖維玻璃鋼罐的出現,讓釀酒師有了更多選擇。據了解,從二戰結束不久開始(1950 年),特別是 1960 年后,由于新型儲酒容器的出現,不銹鋼發酵桶、儲存桶和水泥池及纖維玻璃鋼罐的相繼使用,橡木桶制造業相繼遭受了幾百年來最沉重的打擊。
由于大不銹鋼桶、水泥池及纖維玻璃鋼罐雖然經久耐用,成本低廉,可只能保持果味,但是不會添加新的香氣及復雜度。近二十年來,橡木桶釀造葡萄酒的優點再次受到人們的重視,橡木桶能顯著改善葡萄酒的質量,已經成為優質葡萄酒陳釀所必需的容器。這從法國制桶業聯盟公布的一組數據中可以得到印證:2011年,法國制桶行業產量增長3.3%至502850個,營業額增長6%至3.007億歐元,出口部分占總產量的64.5%,營業額增長6.1%至2.033億歐。
目前,橡木桶在葡萄酒生產中的使用已受到世界各優質產區的重視。人們對橡木桶陳釀產生了新的興趣,并且認識到橡木在葡萄酒發育中的作用及木桶陳釀對改善各類葡萄酒質量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中國,橡木桶的使用觀念也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逐步形成周期性購買制度,酒莊的興起帶動橡木桶需求量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