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中的順溜,使用的是美制約翰遜M1941半自動步槍,這支半自動步槍真的能夠出現在順溜所處的抗日戰爭年代嗎?(圖1)
M1伽藍德半自動步槍是二戰中最優秀的步槍,在美軍招標中,它成功打敗約翰遜M1941步槍。M1伽藍德步槍比約翰遜M1941步槍強在什么地方呢?
2009年,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在全國各大電視臺熱播。在電視劇中,演員王寶強塑造了新四軍戰士順溜這個可親可愛的形象,他使用的那支配有瞄準鏡和消聲器,指哪打哪,彈無虛發的步槍,同樣引起了觀眾極大興趣。
順溜的這支槍,是從被他擊斃的日軍狙擊手手中繳獲的。
部隊的文書翰林,對這支步槍下了明確定義:
“狙擊槍 口徑六點五 裝有消音器”
其實順溜使用的這支步槍,最早出現在國內觀眾面前,是在馮小剛導演的戰爭片《集結號》中,同樣由王寶強扮演的戰士使用。
隨后,在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分?,也出現了這支步槍的身影。
這支突然出現在熒屏上的步槍,真的像文書翰林所說,是一支狙擊槍嗎?這支配備了瞄準鏡和消聲器,絕對現代化的步槍,真的能夠出現在順溜所處的抗日戰爭年代嗎?
說起槍,人們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是因為在電影和電視中無數次地演繹,使人們對它耳熟能詳;說陌生,是現實生活中真正摸過槍、打過槍的人確是少數。那究竟什么是槍呢?
其實槍說起來很簡單,就是用一根槍管,把彈丸發射出去殺傷有生目標。它的出現,打破了冷兵器時代刀光劍影的單一畫面。然而,槍又非常復雜,它要在極其狹小的空間內發射出殺傷力巨大的子彈。伴隨人類科技的發展,槍走過了七百多年的漫長旅程。
1888年,德國人保羅·毛瑟設計出1888年式毛瑟步槍,這是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種真正的近代步槍,從而使毛瑟名揚于世界,成為現代步槍的奠基人。(圖2)(圖3)
馬式曾(輕武器專家):毛瑟步槍后續發展型號非常多,是現代步槍的基礎。
由于步槍舉足輕重的地位,美國在一戰前夕,借鑒毛瑟98K步槍原理,設計出M1903式斯普林菲爾德步槍,也稱“春田”步槍。M1903式步槍很快成為美軍的制式步槍。(圖4)
在電影《集結號》中,連長谷子地使用的就是M1903式步槍,
M1903式步槍工藝十分精良,在各種惡劣環境下,精度和可靠性都能保持良好狀態。 然而,不管是毛瑟步槍還是M1903式步槍都是單發步槍,這種打一槍拉一下槍栓的非自動步槍,射速都相當慢。針對這種狀況,美國開始著手研制自動步槍。
楊南鎮(輕武器專家): M1918式勃朗寧步槍看似機槍,它已完全具有了輕機槍所有特征,兩腳支架、自動連續及整體布局都是輕機槍的概念。在二戰時期被美軍步兵班組廣泛使用。實際它不叫輕機槍,而叫M1918式勃朗寧7.62毫米自動步槍。
在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拯救小分隊中的美軍下士使用的就是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圖5)
勃朗寧自動步槍有一個二十發的小彈匣,又是自動連續射擊,因此在戰斗中它通常作為班一級的支援火力。但是它七點五千克的重量,也遭到士兵普遍抱怨。
李莉(國防大學教授):美軍一貫重視單兵火力,在一戰時就發現,M1903步槍射速慢,不能滿足現代戰爭要求。后續的M1918自動步槍又太重,單兵很難攜帶。所以在1925年美軍提出要設計一種重量小于四千克的半自動步槍。
梅爾文·約翰遜是美國波士頓的一位律師,同時還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預備役上尉。約翰遜除幫人打官司外,最熱衷研制槍械。1936年,約翰遜根據美軍提出的標準,開始研制他的第一款半自動步槍。(圖6)
王龍(研究員級高工):這款槍通過電視劇為中國觀眾所熟悉。順溜將這款槍作為狙擊槍來使用,并加裝了消音器和瞄準鏡。
順溜使用的槍,就是M1941約翰遜半自動步槍,自動上膛的約翰遜半自動步槍的射速比非自動步槍要高三到四倍,完全符合美軍提出的標準。但是,在順溜手中神通廣大的約翰遜半自動步槍,一出世卻遭到了美軍的冷落,這是為什么呢?(圖7)
李莉:美國陸軍對約翰遜半自動步槍不以為然,試驗后總體評價一般,覺得它從結構、性能、可生產性,都比不上M1伽藍德。
很明顯,M1941約翰遜半自動步槍不被美軍看好的原因,是它被M1伽藍德步槍給比下去了,那M1伽藍德又是一支什么樣的槍呢?
王龍:美國M1伽藍德半自動步槍是由伽藍德1929年開始設計,1936年設計定型,1938年由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和溫徹斯特兵工廠生產。是美國歷史上裝備的第一支自動裝填步槍。
約翰·伽藍德是位天才槍械設計師,先后設計了54種步槍及生產這些步槍的加工設備。他設計的M1伽藍德半自動步槍采用的是導氣式工作原理。(圖8)

所謂導氣式工作原理,就是彈丸在向前發射過程中,一部分火藥氣體從槍管開孔處進入導氣管,推動活塞帶動槍機向后運動,拋出彈殼,然后在復進簧的作用下,推動下一發子彈進入槍膛,形成自動裝填。(圖9——1 圖9——2)
楊南鎮:它的導氣箍在槍管上端,在槍彈將要出膛時才回栓向后制動,所以此槍的精度比較高。(圖10)
盡管后來伽藍德步槍表現出色,證明是非??煽磕陀煤陀行У牟綐?。但是,它也存在一些不足。由此,約翰遜在設計他的M1941半自動步槍時,就是針對伽藍德步槍的不足,想把它比下去。伽藍德步槍有那些明顯不足呢?
首先,它的彈容量只有八發,這對半自動步槍來說顯然少了點。同時它的供彈方式比較特別,采用八發子彈的鋼制漏彈夾由機匣上方壓入彈倉。由于采用彈夾供彈,這就導致了在射擊中必須把子彈打完才能重新裝彈。
楊南鎮:射出八發彈后,槍最后一次產生空倉掛機,同時將八發漏夾由托彈板向上拋出,高度可達七百毫米。
當空的漏夾被頂出時,會發出清脆響亮的金屬鏗鏘聲。
雖然清脆的金屬聲會提醒射手及時裝填子彈,但同時也會告訴敵人這支槍正在裝彈不能射擊,敵軍有可能趁機進攻。因此,約翰遜在設計他的M1941步槍時,采用了一種獨特的蝸型回轉式彈倉。
楊南鎮:彈匣從彈倉口壓進去,或者一發一發地按進去,一共可裝十發,是當時裝彈較多的一種步槍。
約翰遜步槍可以隨時裝填子彈,較之伽藍德步槍只能使用8發漏夾要方便很多。同時采用的是槍管短后座工作原理。
槍管短后座工作原理是子彈發射后,槍管在后坐力的推動下,向后運動推動槍機,拋出彈殼,然后在復進簧作用下,推動下一發子彈進入槍膛。槍管短后座自動方式無需活塞、導氣管等部件,槍管可快速拆卸分解,結構相對簡單。(圖11——1圖11——2)
然而,約翰遜的良苦用心并沒有給他的M1941步槍帶來優勢,反而在與伽藍德步槍的比較中處于下風,這又是為什么呢?
王龍:這款槍采用十發旋轉彈倉,和同期的M1槍相比容彈量要稍大一點。但旋轉彈倉結構比較復雜,在實際使用中故障率較高。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約翰遜步槍的射擊精度比不過伽藍德步槍。
王龍:這款槍的自動方式是槍管短后座,運動過程中槍管有震動,對精度必然產生影響。槍管短后座的槍作為狙擊步槍不太合適。
由于約翰遜步槍的缺點要比優點更加明顯,所以,在順溜手中出神入化的約翰遜半自動步槍,并不像文書翰林說的是一支狙擊步槍,它不過是一支不被美軍看好,性能一般的步槍。
楊南鎮:不管耗費了設計者多少腦汁,用了多好的工藝及原材料,它不是一支很優秀的步槍。

既然約翰遜步槍不能當作狙擊步槍使用,因此就不可能像電視劇中那樣,裝上瞄準鏡和消音器,順溜還煞費苦心地用竹子來制作消音器,這顯得十分夸張。
楊南鎮:在步槍上沒有使用消音器的先例,步槍彈初速都在每秒六百、七百、八百米,要想解決這么大初速槍彈消音問題,得需要非常大的消音器,這是不現實的。
文書翰林對順溜的槍描述:“口徑六點五 與三八大蓋一樣”。
那么真實的情況又是什么樣的呢?
楊南鎮:約翰遜M1941半自動步槍使用的是7.62毫米槍彈,是美國標準的步機槍彈,和M1伽藍德步槍彈是一樣的。這種槍彈只有美械裝備才能使用。
最終,約翰遜步槍在與伽藍德步槍的較量中敗下陣來,沒能成為美軍的制式裝備。但它后來還是出現在美軍士兵的手中,這又是為什么呢?
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迫使美軍加入二戰。M1伽藍德步槍投產之后,最初生產和裝備軍隊的速度十分緩慢,并且優先發給美國陸軍,因此,美海軍陸戰隊自動武器不足的問題更加嚴重。第一批進入太平洋戰場的士兵還在使用一戰時的M1903步槍。由于梅爾文·約翰遜是海軍陸戰隊的預備役上尉,所以美海軍陸戰隊決定用約翰遜半自動步槍補充M1步槍的不足,給予約翰遜半自動步槍M1941的制式型號。
盡管美海軍陸戰隊裝備了一部分約翰遜半自動步槍,但是,隨著伽藍德步槍的大批生產,迅速裝備到部隊,約翰遜步槍于1944年停產,生產時間只有兩年,總共生產了三萬多支。相比伽藍德步槍四百多萬支的數量,差距十分懸殊。(圖12)
楊南鎮:約翰遜半自動步槍沒成氣候,美國海軍陸戰隊普遍裝備了M1伽藍德步槍。當卡賓槍出現后,卡賓槍和半自動步槍基本是一比一,有五十支伽藍德步槍就有五十支卡賓槍。
裝備伽藍德步槍的美軍成為二戰中自動武器普及率最高的軍隊,火力優勢在戰場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太平洋戰場上,兩只伽藍德步槍輪流射擊能壓制住日軍的一個步兵班。
李莉:太平洋戰場荊棘叢生,雜草長得很高。雙方一旦碰面,這種遭遇戰就在瞬息間進行。雙方都不能夠進行精確瞄準,只能概率性瞄準。再優秀的射手用三八式步槍打完五發子彈,至少需要十幾秒鐘。但伽藍德步槍五秒鐘內就能把八發子彈全部壓到對方頭上。日軍剛打出一發子彈,同時就被七、八發子彈擊中斃命。(圖13)
在整個二戰中,伽藍德步槍伴隨著美國大兵經歷了風雪、潮濕、海洋、高山、熱帶叢林和干燥沙漠環境的考驗,并在血戰中證明了它是二戰中最好的步槍。因此,著名的巴頓將軍稱贊M1伽藍德步槍是最了不起的戰斗武器。
而生不逢時的約翰遜步槍就只能在默默無聞中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中。
那么,在美軍中裝備數量不多,生產量很小的約翰遜步槍,有沒有可能出現在順溜所處的抗日戰爭年代呢?
楊南鎮:這種槍真正出現在和我軍交戰的戰場,主要是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從掌握的資料看,在朝鮮戰場有部分美軍使用這種步槍。
抗美援朝戰爭發生在1950年,約翰遜步槍來到中國,是志愿軍戰士從朝鮮戰場繳獲后帶回國內的。因此在反映抗日戰爭的影片中出現M1941約翰遜步槍,是違背歷史真實的。
楊南鎮:假如順溜用的步槍沒有選擇約翰遜步槍,而是選擇從日本鬼子手中繳獲嶄新的三八式步槍,這里頭的彩可能會更大。
伽藍德步槍顯得比較粗壯、肥大,打的子彈比較大,同時是八發彈,所以它在中國有一個俗稱,叫大八粒。這個槍在中國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從解放戰爭的戰場上,解放軍從由中印緬戰區調到東北打內戰的國民黨幾大主力中,大量地繳獲了M1式半自動步槍。第二是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志愿軍也有繳獲。但在拍攝反映解放戰爭的影片和電視劇中,這個優秀的步槍從來沒有在中國的銀幕、熒屏上出現過,不能不說是個遺憾。(圖14)
下期請看:
南轅北轍話老槍——短兵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