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蚊子究竟喜歡叮什么樣的人?人們對這個問題說法不一。
百姓觀點匯總,一:煙、酒等氣味容易招蚊子;二:汗液等體味容易招蚊子;三:特定的血型容易招蚊子;四:兒童容易招蚊子。
答案雖然很多,但是主要集中在:血型、氣味、年齡3個方面。
實驗可以證明蚊子叮人與這些因素是否有關系。
實驗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控制所進行。這里飼養著蚊子、蒼蠅、蟑螂等多種可能傳播疾病的昆蟲供研究。
蚊子因為傳播瘧疾、乙型腦炎、登革熱等疾病而被人們痛恨。世界上蚊子多達2400余種,我國有370多種,其中淡色庫蚊和被老百姓稱為花蚊子的白紋伊蚊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它們成為這次實驗中的血液吸食者。(圖1、2)
首先進行血型吸引蚊子的實驗。為了盡量排除干擾因素,志愿者的胳膊徹底清洗,并給裸露的地方裹上保鮮膜,只留下一寸見方的部位給蚊子叮咬。蚊子是在實驗室無菌環境下培養出來的,絕對不會攜帶病菌傳染疾病。
4位志愿者血型各不相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媒介生物控制室王君老師幫助完成實驗。實驗時間3分鐘。
4個箱子里的數百只蚊子已經在饑餓中等待了7天7夜。伸進去的手臂顯然刺激了它們,四處飛舞起來的蚊子迅速鎖定了目標。(圖3)
蚊子怎樣吸我們的血呢?
道具師用一種最節省的方法制作了蚊子的模型,雖略顯粗糙,但足可以說明蚊子是怎樣吸血的。為了揭示蚊子口器的秘密和令人憎惡的吸血過程,身長0.5厘米的白紋伊蚊被放大至80厘米。(圖4)
別看蚊子的口器非常細,只有我們頭發絲的十分之一粗,但里面的結構卻非常復雜,蚊子吸血的時候,4根帶有鋸齒的針刺穿皮膚,然后食物管進入皮膚找到血管吸血,而在吸血之前,食物管里的一根小管已經把含有抗凝血劑的蚊子唾液注射到皮膚之中,一根形似鞘狀的針用來支撐它的食物管。
蚊子的唾液很神奇,它有阻止血液凝固的作用,還有舒張血管的作用,更奇妙的是有麻醉的作用,這就是人被蚊子叮咬后渾然不知的原因。(圖5)
由于蚊子會叮咬不同的人,因此一些致病的病原體就會在這個時候,通過蚊子的口器進行傳播。

數千萬年前,當蚊子的祖先在恐龍頭頂盤旋的時候,它們還不會吸血。
隨著哺乳動物的出現,蚊子的口器才有可能刺進動物柔軟的肌膚里,這時它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吸血昆蟲。
和它漫長的進化歷程相比,蚊子的一生可謂短暫,只有數十天。
一個指甲蓋大小的卵塊會孵化出數百條幼蟲,這些幼蟲要經歷3次蛻皮才會成為胖頭胖腦的蛹,蛹在水里最終羽化為真正的蚊子,整個過程要經歷半個多月。(圖6)
蚊子開始吸血之后,我們生活的自然界才出現了通過血液傳播疾病的途徑。
3分鐘里,饑餓的蚊子異常活躍,它們在人們的皮膚上頻繁起落。志愿者第一次如此真切、安靜地體會了被蚊子叮咬的滋味,他們不得不與難耐的痛癢抗爭。
實驗到時,以志愿者皮膚表面紅包計算被叮咬次數,4位志愿者分別是:a型血3次被叮咬;b型血3次被叮咬;ab型血5次被叮咬;o型血4次被叮咬。總體看,4種血型被蚊子叮咬次數相差不大。
實驗結果表明,蚊子叮什么樣的人和血型沒有明顯關系。
專家認為,血型的不同對蚊子的吸引效果相差不大。
再進行特殊氣味對蚊子吸引效果的實驗。
人類和許多動物都有鼻子,可以聞到各種不同的味道,蚊子的鼻子在哪里呢?
蚊子的觸須和6條腿上的傳感器上有針對幾十種氣味的化學感受器,蚊子利用它們來尋找目標。但蚊子必竟是一種原始生物,它的這些感受器能像我們的鼻子一樣靈敏嗎?究竟哪種氣味會成為蚊子的最愛呢?
這次實驗由3位志愿者完成。為了保證蚊子對氣味的新鮮感,他們將貢獻出自己的另一只胳膊。
實驗用3種物質檢驗蚊子對氣味的喜好,它們是酒精、香水和香煙的浸泡液。
3位志愿者的胳膊分別被附著了3種味道。分別對應著3種類型的人群:經常飲酒的人、經常使用化妝品的人以及吸煙者。
3分鐘后,3位實驗者中,涂抹煙葉水和酒精的竟然沒受到蚊子侵犯,涂抹香水者遭受3次襲擊。
這個驗證只能說明蚊子的確可以分辨出氣味來,但是,這是否就能夠說明不抽煙、不喝酒的人,就一定招蚊子呢?
最后驗證汗味吸引蚊子的說法。
據說,汗味是吸引蚊子的重要因素,實驗者在瘋狂運動后,是否真的更容易招來蚊子呢?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間特別的實驗室內,一項準備工作已經完成。
此刻,實驗室里早已放進去的近千只蚊子正潛伏在玻璃墻壁上,靜靜等候著大餐。
一個多小時的高強度運動后,實驗者小寧回到實驗室,為了更清楚地對比有無汗味對蚊子吸引力的差別,小寧洗干凈了一只手臂,而保留了另一只胳膊的汗液。
為保證蚊子不被身上的其他味道干擾并且只針對赤裸的胳膊進攻,他還戴上了口罩和帽子。
味道似乎真的刺激了蚊子,小寧坐下不久,蚊子明顯活躍起來。
它們很快向小寧身邊集中,最先向胳膊和手掌發起了一波又一波攻擊。雖然屋里悶熱并且不斷遭受叮咬,實驗者還是堅持到5分鐘實驗結束。
經過多輪測試發現,人出汗之后明顯吸引蚊子,也就是說,蚊子愛叮出汗的人。
蚊子對汗味有特殊的興趣,對孩子呢?
小孩子新陳代謝旺盛,因此愛出汗,自然會吸引蚊子。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劉起勇說,人類呼出的二氧化碳或皮膚分泌的一些化學物質,如乳酸、丙酮、氨、正庚酸、辛醇等能夠吸引蚊蟲,蚊蟲根據這些嗅覺信息尋找合適的吸血宿主。需要說明的是,不同蚊蟲對宿主選擇性不同,因此對化學物質的反應也不一樣。
最準確的答案,是體味越重,越吸引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