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理由:百年浙商,這樣一部鮮活的大歷史,這樣一部商人史話,讓人溫故而知新,鑒往而察來,掩卷之余更添幾分對中國商人的理解和對一切創造的敬畏。作品以歷史的眼光對浙江年歷史做了透視分析,對折商人物事跡做了詳盡記述,對浙商現象做了獨到分析,是—部了解浙商進而了解商業借鑒成功經驗的優秀作品。
鴉片戰爭后的寧波幫商人潮起平波,隨波競逐,搶灘上海,圍闋而歌。他們是近代中國最為活躍的地域性資本家和企業家集團,其最大貢獻是推動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向前發展。
在時隔三十多年后,處于蟄伏、休眠狀態的浙江人再度爆發,靠著本能欲望、歷史記憶和時代敏感又一次續寫了浙商“神話”: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搶得民營經濟發展的先機,以大手筆創造出諸如“溫州模式”、“義烏模式”、“浙江現象”、“四千精神”等許許多多的新名詞、新奇觀。新一代浙江商人無疑是中國“草根商人”的最佳范本。
在浙商崛起的一百多年中,到底有什么不同凡響之處,使他們能夠立于不敗之地,且繼續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答案或許只有一個,那就是浙江商人群體所表現出的順應時變、圖存竟勝的能力,這是他們身上鮮明的時代特征,造就了一支永不落伍的堅強隊伍,也為他們的時代貢獻出了寶貴的物質與精神財富。
浙江商人正因為具有很強的“草根性”、“原創性”特點,其先天的缺陷和后天的不足自然也較為明顯:反映在發展理念上,不少浙商的觀念已漸落后,難以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反映在戰略經營層面,許多浙商缺乏戰略設計,產品同質化嚴重,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品牌競爭意識薄弱;反映在企業管理上面,普遍存在人才滯后的現象,難以突破家族制的束縛,企業發展亟需的現代企業制度遲遲建立不起來;反映在人文精神上,則是急功近利者多,并沒有真正做到浙江傳統精神所倡導的“義利并舉”、“富好行其德”,何談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呢!
浙商身上的這些“短板”,一遇上風吹草動,就表現得尤其突出。迪拜金融危機、山西煤業變局、海南樓市泡沫國內外的財經大事件似乎都與浙商有關。尚未結束的國際金融危機,很好地給他們補上了一課。
浙江商人“闖天下”的精神值得提倡,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時代,需要更多的浙商以及其他中國企業大膽“走出去”。新一代浙商都要有這樣的長遠眼光和雄才膽略。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浙商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應該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整合全球資源,有效化解“瓶頸”制約,實現由“本土性企業”向“世界性企業”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