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數學 口算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8A-0091-01
或許是新課標的指引,也或許是教師業務素養的提高,現在許多一線教師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強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本文試圖從口算教學的“孩子性”、“數學性”、“價值性”出發,讓口算成為孩子們的最愛。
一、呈現“孩子性”,讓孩子們接近口算
數學是一門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邏輯性的學科,作為其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計算(口算)也不例外。那么,如何讓抽象的算理融進孩子的思維中呢?
首先要幫助孩子們建立口算的表象。從小學生運算思維的邏輯看,口算的過程也是一個表象建立的過程,是一個將數學關系進行物化的過程,“1+1”的意思在孩子們的腦海里首先是一個蘋果加上另一個蘋果,或者一個糖果加上另一個糖果……離開具體的物象,孩子們就無從感知“1+1”的數學意義,更無法進行具有“感知意識”的運算。因此在口算教學時,要幫助孩子建立形象可感的表象。例如“9+2”的教學:在教學時,我沒有急于進行“湊十法”的講授,而是先出示一個盛有9個糖果的盤子,再準備2個糖果,讓孩子們想一想:“怎樣擺放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幾個糖果?”學生很快地感知:“從盤子外的2個糖果中拿出1個放進盤子里,這樣盤子里就有了10個糖果,外面還有一個,一共11個?!北M管我沒有進行“湊十法”的講解,但孩子們有了具體可感的物象,就不再覺得口算是一個“不好玩”的東西了。
其次要重視口算教學中的趣味性。在進行口算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適時、適當地創設有趣的故事情景,讓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快樂。例如“3+1+4”的教學,先營造一個畫面:小青蛙在捉迷藏,左邊荷葉上有3只小青蛙,右邊荷葉上有1只小青蛙,水里還有4只小青蛙,一共有多少只小青蛙在做游戲?然后,引導孩子們先口算出荷葉上的小青蛙,再算上水里的小青蛙。這樣,孩子們在“故事”中就會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二、呈現“數學性”,讓孩子們領會口算
首先要幫助孩子們理清口算的算理。口算教學,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例如“8+5”的教學,要從算法步驟入手,讓學生理解:8比10少2,而5可以分成2和3,這樣“5”中的“2”與前面的“8”相加等于10,10再加上3等于13。這樣,一個完整而又科學的計算過程就呈現在孩子面前。當然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口算的過程中要“看大數,分小數,湊成10,再加幾”。當一個清晰而又簡單的算理呈現在孩子面前時,誰能不愛它呢?
其次要鼓勵孩子進行算法的多樣化。例如口算:“8+7”,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得出以下算法:
生1:把7分成5和2,8+2=10,10+5=15。
生2:把8分成5和3,3+7=10,10+5=15。
生3:把8分成5和3,把7分成5和2,5+5=10,3+2=5,10+5=15。
……
三、呈現“價值性”,讓孩子們認同口算
首先,將口算置于一定的生活之中。例如將口算練習安排在“超市搶購”的活動中,讓孩子們在近似現實的模擬環境中,積極地運用口算。通過一組組商品的價格與自身經濟的承受能力進行比較,讓孩子們真實感受到口算的實際意義。
其次,將口算置于常規的計算之中??谒闶歉魇礁鳂佑嬎愕幕A,無論是一位數加兩位數,還是兩位數乘以多位數,都離不開口算。因此,在進行口算教學時,可以將口算置于常規計算之中,讓孩子們真實地感受任何形式的計算都離不開口算,進而在內心對口算產生認同感。
總之,小學的口算教學,一定要遵循孩子的心理和口算的數學特性,讓孩子們在喜聞樂見的形式中感受口算的價值。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從內心深處認同口算,并最終愛上口算。
(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