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聽算 興趣 培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9A-0092-01
如何激發學生聽算的興趣?本人著重就以下幾點來談談個人的實踐與體會。
一、聽算內容設計要多樣化
學生的綜合能力因人而異、參差不齊。這就要求教師在施教的過程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個性心理,設計聽算內容的層次化、遞進性與方法的多樣化。具體有:一是過渡設疑要新、奇、樂。這樣能促使學生對新知的渴求與需要。例如,在教學第八冊第84頁的《常用的計量單位》米、分米、厘米時,可以這樣過渡設疑:我們知道1小于10小于100更小于……,但在通常情況下,可以加上一些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單位,使大小不一的數字等同起來。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如果真的不知道,那在學習生活中,我們就寸步難行了。此時,學生頓生好奇。這樣的導入,“新”在內容未學,讓學生產生“我要聽”的好學心理;“奇”在“數量不一怎相等?”使學生產生“我想學”的動腦習慣;而“樂”在解開疑團,產生“我快樂”的愉快心情;二是題型設計要多元化。如判斷、填空、選擇、計算、文字、綜合題等等。題型多變,形式多樣,不斷地轉換思維方式,刺激大腦神經,保持思維的連續性、持久性,為學生知識的吸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是難易結合。內容深淺的設計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特別是學困生,使他們都有機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四是推理、創新要合理化。題型設計既可引導學生同比類推,保持知識的銜接性,又能激發創新,培養學習的創新思維,使知識、興趣、能力、技能融為一體,并最大限度地張揚學生的主體意識、個性優勢,促進學生積極、向上、健康發展。
二、聽算方法的設計要情趣化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新、好勝、好強。注意力隨意遷移、情趣穩定性差、缺乏持久性、平穩性,容易受到外部事物的刺激與影響。在學習過程中容易走神且多動。因此,教師要針對小學生心理特點,設計情趣多變的練習方法以保持學生對聽算知識的需求與渴望,激發興趣迭起,進入理想的學習狀態。具體的方法如“開火車”、競猜、競答等。全班不僅把注意力集中在聽算答題者身上,而且也集中在內容的理解、分析、綜合與對答上;還有分組搶答、小組競賽、游戲競猜等辦法,既符合學生急切的求勝心理,又能調動全班積極參與的主動性,更增強了學生的整體意識、集體觀念以及團結協作的奮進精神。
三、聽算訓練要把握好時機
人的大腦不可能保持長久的興奮狀態,尤其是小學生。因此,教師在學生的情緒高潮或低潮時要善于把握聽算訓練的時機。如高潮時,發揮聽算優勢,強化學生思維;在低潮時,又采用聽算方式,以激起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而時機性是指依據學生情緒的變化規律與課堂目標的具體安排,合理穿插聽算時間。時間性是指根據學生情緒的規律性和練習內容的多少來確定聽算過程的長短。因此,時機性與時間性大體可從四個階段來把握:一是課前聽算。目的是復習舊知識,恢復識記,激發學生對新知的興趣,為新課教學作鋪墊;二是課中聽算。目的是練習新知識,理解和掌握重難點,活躍大腦神經,保持思維的積極性和情趣的連續性;三是課后聽算。其意義在于鞏固教學內容,檢測課堂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并感受收獲的喜悅,使聽算成為課堂教學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數學、運用數學。四是課外聽算。其隨意性大,欲急則急,欲緩則緩,可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聽算練習的基本要求并調節大腦機能,保持聽算興趣的長久性與聽算練習的好習慣。
總之,聽算教學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用上述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