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里的男性,60%的名字叫做“喬治”,以此來表達他們對圣徒喬治的喜愛;在格魯吉亞機場入關的時候,海關人員會送給每個人一小瓶葡萄酒作為禮物,他們以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對客人,對酒的重視。
圣人穿行的街道
在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的繁華處,有座寬闊的石橋橫跨在庫拉河上。如同其他的橋一樣,戀人們在這里流連漫步,放學的孩子們在這里嬉戲,車輛或急或緩地駛過,并不能讓來自異國的我們多注視幾許。但正是因為這座橋上曾發生的故事,使第比利斯有了另外一個名字——十萬個圣人之城。
回溯到1226年,花刺子模的蘇丹扎蘭丁被成吉思汗擊敗,轉而進軍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占領第比利斯城之后,扎蘭丁修建了這座橋,并要求所有居民從橋上走過,表示他們愿意皈依伊斯蘭教,不從者將全部處死。然而,那十萬第比利斯居民的鮮血,并沒有能夠挽回扎蘭丁幾年后的一敗涂地,卻為這座城市留下了一個值得敬仰的別名。
這的確是一個虔誠的地方,站在任一個高處。放眼望去,視線范圍內總能看到數座教堂在展現著人們的信仰,每個經過教堂的東正教信徒,不管他的衣著顯貴抑或樸實,都會低頭在胸前默默地劃著十字。穿行在繁華的集市中,會看到路兩旁有許多出售宗教用品的商店,甚至于多過格魯吉亞的另外一個名產——葡萄酒。
第比利斯有和許多歐州城市一樣的和煦陽光,在這樣慵懶的街頭,當然會有許多酒吧和餐廳。當我們在街角落座,就與格魯吉亞的美食和美酒有了最初的邂逅。
遇到最初的美食美酒
在街角的餐廳坐下,我們詢問服務生,這里有什么特殊又適合饑腸轆轆中國人的食物,服務員很開心的回答到:“嗨因喀里!”她的笑容足以讓我們相信,這一定是一份很神奇的美味。的確,當這道嗨因喀里擺到我們面前的時候,大家都開心的笑了,因為它的樣子與中國的灌湯包幾乎沒有區別,對于跨越了四個時區的我們來說,第一餐就遇到了如此熟悉的食物,會不會覺得這次的旅行太有趣呢?
按照服務生建議的吃法,捏起嗨因喀里頂端的“手柄”,在外皮上咬出一個小口,肉餡的鮮香霎時彌漫開來,一口吮吸掉里面濃濃的湯汁,再把整個“包子”送進嘴里,頓時覺得我們原先餓到難受的腸胃也如陽光般溫暖起來。我們對服務生開玩笑說這就是中國的包子,她卻很認真地說嗨因喀里是格魯吉亞非常傳統并且有創意的一道美食,還告訴我們嗨因喀里要想好吃,肉餡一定要非常新鮮,并且要混入特殊的香料手工打餡。按照當地的習慣,“手柄”的部分是不吃的,這點與我們的包子褶不同。服務生的解釋一本正經,我們也開心地填飽了肚子,在陽光緩緩移步于街角的閑散中,第一次遇見了格魯吉亞的美酒。當地人喜歡葡萄酒,對美酒的態度也幾近豪爽,服務員呈上來的,就是一個滿滿的醒酒器,里面的白葡萄酒被陽光鍍上了一層濃厚的色彩。這款酒產自格魯吉亞一個很有特色的酒窖——Khareba Winery,由原先的軍事防空洞在1995年改建而成,出產十幾個品種葡萄酒,我們品嘗到的這款果香濃郁,微酸,酒體清晰。也許是被這里人們的熱情感染,這款酒初嘗的感覺,就仿佛好客的格魯吉亞人,大方有禮也飽含著親切的問候。
酒神眷顧之地
格魯吉亞人會自豪地對你說,他們這里才是葡萄酒的源頭,甚至會滔滔不絕為你追溯到8000年前,因為他們堅信,美國考古學者在這里古跡內發現的那幾粒葡萄籽化石,就來自于最早的葡萄酒。從地理角度來看,格魯吉亞地處黑海與里海之間的溫帶地區,北面是高加索山脈,國土大部分為山地丘陵,獨特的小氣候加上日照充足的丘陵,特別適合葡萄生長。
格魯吉亞人關于葡萄酒源頭的這個說法有其成立的理由??v觀人類遷徙史,歐洲人的祖先就是從阿拉伯半島經由格魯吉亞到達歐洲大陸,也許他們的先民無意間在儲藏葡萄的過程中,發現了葡萄酒這一酒神最初的饋贈。
格魯吉亞酒有兩個特點,除本地獨特的葡萄品種之外,就是傳統的釀造工藝。他們釀酒使用一種叫Qvevri的特制大陶甕,粘土燒制,內表面涂上蜂蠟后深埋在地下,只露出甕口以保持恒溫。釀酒者會將葡萄汁和殘渣放進Qvevri里發酵10天,每天都要用特制的長柄攪拌4次,之后將甕口密封6個月。再次啟封的時候就會將葡萄酒倒入另一個Qvevri里陳放1年,推出市場。
格魯吉亞的葡萄酒之豐富,以至于法國17世紀的旅行家沙爾登在游記中這樣寫道:“沒有一個國家像格魯吉亞一樣,生產數量如此之多、質量如此上乘的葡萄酒?!碑數赜械锰飒毢竦钠咸逊N植條件,自然也會有葡萄酒之外的副產品。長相酷似臘腸的Churchkhela就是一種,街頭和酒莊時不時就會看到這種佐灑甜點被掛滿整面墻,餐桌上也能見到它被切片或切成段,由客人取食。經營Churchkhela的老媽媽告訴我們,它是由未發酵的葡萄汁,混合面粉和啤酒熬煮成濃漿,再將用線穿好的果仁放進去蘸滿成型,吊干5-6天。吃到嘴里非常香甜有韌性,堅果與葡萄汁這樣結合,也只有在被酒神額外關照的地方才會出現吧。
格魯吉亞式大餐
在格魯吉亞的任何一個地方,只要不是齋月,正餐中總會出現一個固定組合——卡恰布里和烤豬肉。以我們此行最有特色,風景和菜品都相當不俗的KOPALA餐廳為例,這樣的組合也必不可少。
卡恰布里是當地特有的一種烤面包,也是重要主食,但不同于俄羅斯列巴那樣干硬,它的外殼非常焦香,掰開一塊剛烤好的卡恰布里,濃郁的芝士味道混合著面粉的清香撲面而來,讓人忍不住就想要咬上一口。不管是和烤豬肉搭配,還是就著一點咸奶酪,抑或蘸著新鮮橄欖油吃,都會讓人食欲大開,充分體會到咀嚼的樂趣。而烤豬肉,是格魯吉亞當地待客最隆重的一道菜品。剛宰殺新鮮的豬肉,切成小孩子拳頭那么大的塊,用一尺多長的簽子穿起來,放在炭火架子上炙烤,即便什么調料都不加也會非常美味。我們在一個農莊里見到這么豪爽的情景,本想在煙霧彌漫的烤架上試試身手,卻被正在烤肉的老先生攔下了,他說要想把肉烤熟而不烤焦,沒有經驗是萬萬不行的,也擔心炭火濺到客人身上,我們只好作罷,但是絲毫不影響大快朵頤的興頭。這樣的烤豬肉,一般爺們兒吃下四塊就已經非常威武,足以讓好客的主人對你豎起大拇指并外加一個擁抱。
在講究一些的餐廳里,通常還會有一道很受女士歡迎的菜品——焗蘑菇,盛在一個陶皿里的口蘑,撒上滿滿的芝士和香料,從上桌到被一掃而空都噴香撲鼻,與葡萄酒搭配,更能相互激發出兩者的香氣,讓人難忘到深夜。除了一些常見的蔬菜沙拉,有一道搭配奶酪或者卡恰布里的涼菜——司必尼琪,應該算作很有當地特色的蔬食了。它是用菠菜碎做的,通常還會在上面點綴幾顆鮮紅的石榴作為裝飾,味道微咸,有一點點發酵般的微酸,吃起來非常開胃。
這些僅僅是格魯吉亞美食的一部分,還有許多美食在格魯吉亞的餐桌上散發著它們獨有的香氣。總的來說,做為一個盛產葡萄酒的國度,或許是為了與各式美酒搭配的緣故,每種食物的味道都不會太重,香料也適可而止,更忠實于食材本身的味道,但這樣的烹飪方式,反而更符合格魯吉亞人單純、直接的性格,也更能讓人印象深刻。
不得不說的幾款好酒
格魯吉亞擁有超過500個葡萄品種,出品的葡萄酒種類很多,但是有幾款的確讓人難忘。
Pheasant’Tears(山雞之淚)酒莊的名字來歷非常有意思,源自格魯吉亞一個古老的傳說。故事中的主人公偏執地認為好酒能讓經過的山雞流出喜悅的淚水,盡管我們不是山雞,也沒有流下淚水,但嘗過后的確喜形于色。采用特有的Saperavi葡萄品種,經傳統的陶甕釀造法制成,呈不透明的深寶石紅色,香氣非常特別,帶有黑莓和杏仁的氣息,平衡性很好,酒體也非常柔和。
Bagrationi 1882是格魯吉亞最大的起泡酒生產、出口商,占格魯吉亞起泡酒出口量的75%。該酒廠始建于1882年,由格魯吉亞皇室家族創立,1937年斯大林將廠區擴建,并指定該廠產品為接待國外政要專用酒。采用傳統汽泡酒釀制法釀制的FINESTRESERVE高端系列,不僅需要高超的技術、細心的觀察,而且也需要較長的時間。酒中舒爽的氣泡,櫻桃的純凈芳香讓人愛不釋手。
令人意外的是,酒廠的負責人中文相當了得,一次在餐桌上的偶遇,當字正腔圓的“你好”從他嘴里說出的時候,以至于我們都覺得自己幻聽了。要知道,格魯吉亞當地大多數人連英語都聽不懂。當我們問這位負責人的中文是哪里學的時候,清晰地聽到他用京片回答“二外”。
TBILVINO酒莊,是格魯吉亞最大的酒莊,其出品的Saperavi干紅在倫敦國際葡萄酒大賽中屢次獲獎,帶有淡淡的櫻桃和香草味道,也混合著少許橡木的氣息,酒體呈現出漂亮的深紅色,酸性為中度。與烤豬肉搭配在一起非常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