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說過:“一所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因此,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是提高教師的素質。
一、具有優良的政治思想素質和道德品質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當代學生最喜歡、最信任的教師是那些師德高尚,在培養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尤其是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與行為過程中產生過深刻影響的教師。說明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自身思想素質和道德水準,教師的人格力量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
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者的心理素質。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外在教育功效可勝過千言萬語、苦口婆心的說教。教師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在教育過程中注重自身的心理修養,以健康的心理去感染和教育學生。
三、具有多層面復合的專業知識結構
常言道: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為人師者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還應是一桶具有不斷增加新的營養成分的流動的凈水。在課堂上應更多關注學生和整個教學的進展狀態,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不要把知識講錯、習題做錯上。
四、具有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法
“施教之法,貴在啟導。”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主導著課堂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充分發揮教師“導”的作用是促使學生“學”的關鍵。特別是隨著現代化教育技術CAI在教學領域中的運用,教師更應該努力學習和掌握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有關知識,如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一些基本知識,會操作計算機,會使用計算機軟件。
五、具有多層面的能力
1.理解他人和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教師要實現有效的教育,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育活動中去,都離不開與學生的對話和溝通。
2.具有較強的管理能力
首先,是教育目的規劃、教育活動的決策與設計能力。其次,是作為組織者和領導者的管理能力。對于教師來說,更應具有使管理本身也成為一種教育力量,發揮優勢的舞臺,教師應具有這樣的管理能力。
3.具有教育研究能力
要從理論上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客觀和微觀的思辨,善于
撰寫教學論文,總結成功的教育教學經驗,探索先行的教學模式,既具有“實踐的能力”,又成為“理論的行家”。
素質教育呼喚高素質的教師,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當前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不宜提過多的口號、搞過多的花架子,而應在提高教師素質方面扎扎實實做些文章。
(作者單位 吉林省洮南市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