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報告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爆F代社會大學生的經濟壓力、就業壓力增大,人際關系日趨復雜和價值觀念的多元化,使得大學生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凸顯,自殺或危害他人、社會的行為時有發生。普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說教、批評、鼓勵、授課等都很難深入學生內心世界,更無法解決其心理問題,而心理技術能夠科學而系統地了解學生,切實有效地改變學生不正確的認知和
行為,可以完善和彌補普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足,使用心理技術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創新提供了可行性和必要性。
心理咨詢師對來訪者尊重、關心、理解和共感、共鳴,逐步使來訪者產生新的體驗,以新的價值觀、新的思維方式和角度思考問
題,以新的方式表達思想感情,以新的行為方式適應環境,使之逐步建立和諧的社會關系。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運用共情、尊重、積極關注、真誠、具體化、即時性、面質等技術,把根本性敵對狀態、權威與順從、片面的主客體師生關系轉變為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兩者的內涵
所謂心理技術,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運用心理學原理、心理咨詢理論和手段等對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響,幫助他們減少
心理沖突,優化心理素質,形成良好的個性和思想品質,促進人格成熟的各種手段的總稱。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
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
二、兩者的區別
1.理論基礎和背景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類社會實踐的一個重要方面。自階級形成和國家產生以來,這項實踐活動就是一種客觀存在。我們所說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需要,其指導思想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其理論體系包括屬于社會意識形態的哲學辯證唯物主義
和歷史唯物主義,而心理技術是社會和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
物,一般認為是在20世紀初由早期職業指導運動、心理測量運動和心理衛生運動三支源流匯合而成,并逐漸細化,主要以心理學、醫學、教育學理論為基礎,包含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心理診斷與心理測量學等。從現代的心理技術層面來講,隨著時代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客觀性、科學性、多樣性、效果可評估的特點,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補充?,F代心理技術以心理學理論為指導,屬于應用心理學的范疇,而思想政治工作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理論基礎,屬于德育的范疇。
2.對象的地位不同
當前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和學生間的交往是一種不平
等交往,教師的地位高高在上,對學生發出的往往是帶有強制
性、不容置疑的命令,在學生看來,這是單向、非自愿、被迫的教育,師生間不能形成合作的、交互的關系,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這種教育的效果是最差的?!耙驗闆]有師生關系的平等,教育文本又被教師權威所霸占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沒有對話,沒有平等與
對話,就沒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爆F代心理技術強調,教師與學生雙方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首先是用心地傾聽學生的內心,找出癥結;其次運用共情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你能理解他,引起學生的共鳴;第三才是去引導學生,積極去對待,完善自我,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3.功能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側重于大學生思想品質的形成與發展。實施思想政治工作者扮演著的角色是長者、管理者、教育者,與大學生的關系是長者和晚輩、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教與學的關系。通過課堂、實踐、自我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實施方法,運用文化、管理、活動、大眾傳媒等載體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學生思想覺悟和認識水平。
現代心理技術側重于增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拓展大學生心理知識,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用現代心理技術的人扮演著引導者、幫助者、釋疑者。通過個別或者團體為大學生提供心理服務,進行心理評估、心理疏導、心理干預,引導大學生查找問題產生的根源,實現自我成長。
4.方法不同
要搞好思想政治工作,不僅要遵循正確的方針和原則,還必須掌握和運用科學的方法與藝術。方法得當,藝術高明,就會事半功倍,方法不科學,藝術不高明,就會事倍功半。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主要有:理論教育法、實踐鍛煉法、榜樣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形象教育法等。
現代心理技術運用對于實施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必須經過
專業的培訓才能掌握,不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僅從字面就
能理解其中的一部分含義。方法運用要得當,能使學生感覺到共
情,學生就會敞開心扉,盡快掌握存在的問題;如果方法運用得不當,學生會產生阻抗,會使得談話進行不下去,可能得到的信息是表面的、無價值的,不能解決學生的問題。現代心理技術分為參與性技術和影響性技術。參與性技術包括:傾聽、開放式詢問與封閉式詢問、鼓勵和重復技術、內容反應、情感反應、具體化、參與性概述等;影響性技術包括:面質、解釋、指導、情感表達、內容表達、自我開放、影響性概述等。
5.內容和任務不同
現代心理技術的運用可以說比較廣泛,幾乎涉及大學生活
的所有方面,如人際關系、戀愛、學習效率、職業規劃、各種心理障礙等,其主要任務是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個人潛能。而思想政治工作內容明確,是著力解決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政治觀、道德觀、法制觀等問題,其任務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教育廣大大學生,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并以此來指導大學生做社會主義的四有新人。
三、現代心理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聯系
1.現代心理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目標和任務是一致的
從兩者的屬性上看,都屬意識范疇,解決的都是大學生意識領域的問題?,F代心理技術主要側重于大學生心理品質的塑造,人格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則側重于大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道德的發展,兩者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任務下有機地結合
在一起。
2.現代心理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在職能上是交互的
學校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象是一樣的,方向是一
致的。現代心理技術通過改變學生的心理認知,使他們從內心主動接受教育,積極進行完善自我,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為他們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教育創造條件。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對思想意識、政治立場、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樹立與培養,反過來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和改善有積極影響。
3.個體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心理素質的提高所經歷的轉化過程是一致的
人的思想品德的內在轉化過程,其實質是個體知、情、信、意、行的發展過程,而知、情、信、意、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滲透和相互促進的,這個活動過程是許多人格因素,如動機、理想、情感等的參與及協同作用的結果,在個體的動機、理想、信念、能力水平等人格完善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心理素質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韌性等等。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經過后天的環境與教育的影
響而逐步形成的,包括人的認識能力、情緒和情感品質、意志品質、氣質和性格等個性品質諸方面。因此,無論心理素質的提高還是思想品德的發展,都是諸種心理要素均衡發展從知到行的轉化
過程。
參考文獻:
[1]郭念鋒.心理咨詢師[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連建新,張小稔.運用心理學原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J].黨史博采,2009(11).
[3]謝金鳳.心理咨詢技術與應用[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基金項目:本文系“運用現代心理技術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項目編號:2010AYPYRW10)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 陜西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