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數學學習是他們學習過程的一個主要障礙,數學學習習慣差是普遍問題。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促進數學的學習,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中職;習慣;數學學習;課堂練習
“習慣是知識觀念參與下反復按一定方式從事思維活動的慣性,是一種比較固定、機械地去完成自動化動作的傾向。”習慣對人的活動影響很大,當某種習慣一旦養成,只要有合適的條件,這種習慣影響的動作就會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使人有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完成任務的整體目標以及各個系統之間的聯系上,而不良的行為習慣則將人的活動引向反面,成為制約生活和學習的累贅。
記得在選調職校的面試時,主考老師曾問我:如果大部分學生不做課堂練習怎么辦?憑著多年教學經驗,雖然是普高的教學經驗,我肯定地回答:“不可能!”主考老師繼續追問:“職教學生與普高學生不一樣,存在大部分學生不做課堂練習的現象。假設出現這種情況,你該怎么辦?”我還是肯定地回答:“不可能的。這要看老師的態度與責任心,相信我的課堂上,學生肯定都做課堂練習。但這需要一開始就讓每個學生都動手,而且要堅持形成
習慣。”
職教學生在學習習慣上比較差,一方面很多學生沒有自覺預習復習的習慣,課前不知要準備什么,課后以完成作業為最終目標;另一方面沒有好的聽課習慣,大多數學生在上課時經常只做一位忠實的“聽”眾和“觀”眾,還有學生在課堂上呼呼大睡,對于沒有理解的知識或重要的知識不會做筆記,部分做了筆記但不會用筆記,更不會利用課外時間去繼續鉆研,完成作業就算好學生了,有些抄抄作業,有些抄都懶得抄。
皮亞杰認為:“人類的學習是在他自己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斷重新建構而慢慢地建立起來的。”社會環境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一個沒有抄襲作業的環境能夠促使學生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一個數學學習氛圍濃厚的環境能夠改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識。
要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有良好的學習動機,有了良好的學習動機的數學學習才能成為一種自覺行為,因此要從端正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入手來建立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端正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應使學生明白:(1)選擇中職并不是數學學不
好的避風港,數學在財會、機械等專業學習中同樣重要;(2)當今社會及未來發展顯示數學在各類學科中的地位和應用越來越突出,如經濟學、金融學、機械加工等;(3)數學學習有著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那就是提高數學素質,包括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創造力等。
進入職校后,我接手高一、高三兩個班級的數學教學,高三學生即將面臨高考,自覺性加強,他們都非常自覺認真,課堂練習、課余作業都不在話下。新生是普高線以下初中時期的后進生,學習習慣可想而知,幸虧職高的知識要求低,課堂容量小。我先闡明數學在他們所學專業中的重要性,而且指出,初中數學差也不是問題,可以從頭再來。從第一節課開始就要求課前預習,并布置預習作業,上課時不惜花費時間準備數學書及配套練習、草稿本、筆,讓他們從一開始就認為職業高中的數學課就是這樣的。第一周的課堂練習題目非常簡單,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會做。這樣,只有極個別的學生不愿動筆,借口不會,其實是懶。對主觀上不愿學數學的幾個學生,我就對他們一個個地指導,讓他們真正意識到練習不難,而且老師很耐心且重視他們。他們也不好意思不寫,就這樣逐個消滅。一個月下來,不會做課堂練習的肯定有,但他們已有初步認識,每節課都有做題,一定要準備草稿本,而且每個學生都要做,即使不全會,多少也會做一點。因此,課堂練習的習慣就會慢慢形成,每個學生都動手拿本子做練習。只是有快慢多少的區別,沒有做與不做的區別,接下來也不需要我督促了,他們都會自覺地做,而且上課也會認真,也認真地做作業,數學成績也提高了。第一個月的堅持可能難度有點大,有些學生可能會裝裝樣子,做了幾個就不做了,但教師不能放棄,不要認為他懶、他差,要耐心指導他們模仿,對他們降低要求。
半個學期下來,我看到了成效。一個學期后,學生已養成了習慣,我做到了讓每個學生都做課堂練習。我以同樣的方法來訓練新一屆學生。同樣,萬事開頭難,一開始有很多學生不愿做課堂練習,但也不是大部分只是少數,課堂練習時,我不停地巡視,看到不做的就去指導,一次次地把少數幾個學生也轉變過來。
不要認為職高學生基礎差、習慣差,讓大部分同學都做,課堂練習很難,只要教師不放棄,有信心培養一兩個習慣還是可行的,可能我的學生是升學班的,習慣好一點,對就業班的學生要求可以降低一點,但練習還是要做的。不做練習,他上課就不聽,作業要么不做,要么抄,最后一點也學不到。因此,堅持讓每個學生都做課堂練習,可以提高我們的聽課率。上課聽了,作業多少做一點,知識也學到了一些,整個學習習慣都會變好,課堂紀律也好了,教師上課輕松了,學生也學得輕松,學到更多知識了。做課堂練習的一個好習慣可以形成更多的好習慣,帶來連鎖的反應,形
成良性循環。
教學活動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同樣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雖然鼓勵學生開展自我教育,培養良好習慣,但學生的思想能力和自控能力沒有達到成年人的水平,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的引導和監督,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合理監督能加速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
數學學習習慣很多,習慣的培養也很難,學生的自覺性非常重要。作為教師,我們要指導他們該有哪些學習習慣,并幫助他們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結合自身的體會,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體驗成功,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個體的成功體驗又是學習興趣的動力和持久力的重要源泉。如:聽懂一節課,解出一道數學難題,掌握一種數學方法,考試取得好成績,老師的鼓勵與贊賞等,都可以使學生從這些成功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起更高的學習熱情。“勿以善小而不為”,教師要及時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平臺,創造盡可能多的表現機會,比如,在知道他的解答是正確的時候讓他上臺板演并表揚。
二、及時培養,形成習慣
好習慣要及時培養,壞習慣要及時改正。當發現學生的行為對學習有促進作用時,及時鼓勵并引導他鞏固這種行為,從而養成習慣。當一類行為經常發生可能成為習慣時,要及時進行教育改正,以免釀成大錯。
三、教師的催化作用
良好的學習行為和思維習慣的形成應該像中醫治病一樣慢慢調理,才能從根本上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變成一種自覺行為,教
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有耐心,不可心煩氣躁,操之過急。教師的責任心和愛心無疑是良好的催化劑,合理及時的反饋能極大地鼓舞學生的士氣,增強學生的信心。
四、關注課外輔導
利用設計問題、布置任務培養學生預習和復習的習慣。預習和復習是學生課堂上積極參與思考的重要保證,也是對學生自學能力的鍛煉。每節課課前課后都要布置預習和復習的任務,同時對布置的任務要進行適當的檢查,不能流于形式。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平時要加強輔導。
參考文獻:
[1]裘曉嵐.關于數學學習習慣的調查與思考.福建師范學院學報,2004(02).
[2]張冬霞.如何提高中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職業教育,2010(08).
[3]吳春燕.中職“數學生本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研究報告.現代教育論叢,2009(08).
[4]王桃華.中職數學課堂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合肥:科教文匯,2010(07).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09教育碩士〉 浙江臺州路橋成人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