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闊的思維是提高生物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廣闊的思維能夠讓學生沖破思維定式的限制,勇于開拓創新,這樣,在以應試教育為主要教學模式的特定條件下,學生不僅能夠得到正確、唯一的答案,還可以積極主動地進行問題的深入思考。
一、要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
聯想的思維能力,是解決生物問題不可缺少的能力。學生有足夠的思維能力,就可聯想到與問題相關的知識,聯想到系統的知識建構體系。在生物教學中,要時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參與生物的學習過程,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氛圍和情境,揭示事物之間的聯系,如太陽和植物之間光合作用的聯系,并對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的探討:如果沒有太陽,植物怎樣生存?什么植物不需要光合作用也能生存?等等。充分發揮學生的聯想思維,讓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并解答。引導學生發現、解決問題,糾正學生的認識錯誤和偏差,使學生的思維過程走到更廣、更深、更正確的軌道上來。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系統地認識事物的性質、規律及其聯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生物知識建構體系的形成,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的主體學習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
聯想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二、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發散性思維是一種觸類旁通,由此及彼,注重思維的分析與延伸、歧化與拓寬,強調思路的靈活性和視野的開闊性的思維。在教學中,利用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時,可以讓學生找到問題的出發點,從起點本質發散相關問題,進而找到由發散點而引發的各種可能的問題。如上面提到的光合作用,可以創設實驗情境,利用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來揭示溫度和光合作用之間的關系。對于問題的認識、組合和解決,有助于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的命題,同時有助于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同時發散性思維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平衡和優化學生的知識建構體系。
三、求異思維的培養也很重要
教師在要求學生對問題作出唯一、正確的解答時,要求學生對問題的焦點基本上是一致的,這是求同思維的表現,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還要注重求異思維的培養。求異思維是求同思維基礎上的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較復雜、較高級的心理現象。求異思維發端于疑問,注重關注事物間的差異,注重揭示現象與本質間的聯系。這種敢于批判、敢于對定論持懷疑態度是應該贊許的。求異思維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擴大了思維的空間,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聯想、發散性、求異、逆向思維等思維層次進一步深入和具有獨創性就形成了創新性思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的思維朝著正確的軌道發展,并且要充分地認可和肯定學生的思維方式。創造性思維的拓寬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廣闊性、反傳統性、批判性等特性,促進了其創造和發明的潛質。因此,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針對具有特色性思維火花的學生,要注意這方面思維能力的引導和訓練。如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機制的問題,由于其假說觀點的存在,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允許學生提出各種不同于教材內容的觀點。教師還要善于“借題發揮”,引導激勵學生動手操作,對問題的研究循序漸進,逐漸深入地進行學習和思考,沖出各種規律的束縛,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敢于創新的學習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教學的效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與
思考,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技能,拓寬其思維領域,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使學生的生物及各學科的成績都有所提高,并且將學生培養成適應社會發展的棟梁之才。
(作者單位 湖北省宣恩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