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生身心健康與否,對于社會發展非常重要。作為對高中生人文素質培養關系密切的語文教學,要切實從多側面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而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如何增強高中生語文能力培養提出了看法。
關鍵詞:高中生;語文能力;綜合素質
在今天這個網絡、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時期,我們面對更小的世界,更多的誘惑。在這個一切“透明”的、利弊共存的新時代里,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生,他們的身心健康與否,代表著中國的成長情況,也代表著中國的發展是否健康,是否和諧。通過高中語文的教學,讓學生能夠正確辨別利弊,抵得住誘惑。那么,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教學生什么,培養他們的什么能力,才能讓他們健康成長,形成健全的人格呢?
一、閱讀名著的能力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中提到,學生應該自讀課外文學名著10部以上。那么如何欣賞一部名著呢?可以通過以下的方法進行
閱讀:
1.知道在讀什么
要知道自己閱讀的是小說、劇本、傳記或歷史,不要被眾多的人物名字所左右。有些外國名著的人名又長又復雜,就需要堅持看下去,漸漸地人名就清晰了。如: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的第一章中用了22個人名,只要堅持看,漸漸地,這些人物就清晰了。
2.大段大段地讀
讀的句子越長,就越能進入書的節奏和情感,從中得到的樂趣也越大。如果對所讀的書感興趣,又不完全懂,在時間、精力容許的情況下再讀一遍,會發現不同的東西。
閱讀名著可以鍛煉人的耐心,擁有平和的心態,學生在面對好成績時不驕傲,面對差成績時不氣餒,這樣才是一個心理健康的學生。
二、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力對人、對知識如此的重要,那要如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呢?首先,在課堂教學中,一些出現在語文教材中的優美文字段落,教師要引導學生要展開想象,進行再創造,透過文字看到圖畫,透過語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獲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朱自清在《背影》中,用簡練的背影輪廓畫創造出一種意蘊豐富、感人至深的親情,通過構造望父買橘這個畫面,想象一下在當時的情況下作者與其父親內心世界的變化,感受作者對父親背影的理解,結合這些畫面讓學生講講生活中自己對父親背影的理解。其次,想象作文的寫作,可以給學生發揮想象和創造的機會。可以通過擬定題目讓學生寫作,如:《當我二十歲時》《邂逅×××》等,也可以在學完一篇文章后進行續寫,如,學完《皇帝的新裝》后續寫皇帝聽到真話后,會做出什么樣的決定。學完莫泊桑的《項鏈》后,寫出馬蒂爾德內心世界的變化。
三、審美能力
文化品位體現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和文化素養。教師要鼓勵學生讀一些經典的書籍,多閱讀瀏覽新聞,增加社會閱歷,讓學生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有審美情趣的人就肯定是一位熱愛生活的人,而熱愛生活的人不會做出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的事,懂得尊老愛幼,有道德素養。要成為一個有審美情趣的人,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審美觀:(1)正確認識“真”“善”“美”。多讀讀中國古典書籍,如《論語》《莊子》《孟子》等,了解中國古人對真善美的理解。(2)正確認識內在美與外在美的統一。(3)要追求個性,但不能以丑為美,不能以異為美。要明白個性是什么。
有了正確的審美觀后,就要從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要多讀書,讀書是與智者的對話,一種心靈的對話,常常會由此產生愉悅的心情,要欣賞一些美術作品和音樂作品。對于一個人來說,感染生病是在所難免的,藥可以治好病,可是再好的藥也比不上自身的免疫力好,它能防止感冒。在這“透明”的世界中,有很多“病毒”,如果一個學生的“抵抗力”不好就會“生病”,這個抵抗力就是獨立思考能力,有好的“藥”,還不如讓學生有一個好的“抵抗力”。
四、獨立思考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使他們在這個互聯網發達的今天,能夠很好地辨別出是非對錯,遠離互聯網的弊端,保護自己,讓自己健康成長。通過讓學生在優美的文字間創造性地體驗不同角度、側面的情感,在閱讀課文時寫出自己的觀點看法,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也可以在課堂上對當下最熱門的新聞事件進行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這種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過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獨立判斷力,以
及在溝通中調整自我的觀點,對于提高他們的綜合閱讀賞析與語文運用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學,首先,應該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具有自己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在面對誘惑的時候能夠拒絕,讓他們健康成長;其次,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寫出獨特的文章。要培養這些能力,都要通過閱讀更多書籍,所以要有很好的閱讀能力。而良好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可以讓學生正確地認識“真”“善”“美”,從生活中感受“真”“善”“美”,然后熱愛生活。只有學生自己掌握了分辨是非對錯的能力和辨別真善美的能力,他才可以健康成長,才可以有健全的人格。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