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前在初中教學的時候,經常會聽到這樣一些情況:本來在初中化學成績特別好的學生,經過高中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化學成績直線下降。去年有幸從初中進入高中部教學,對于如何有效地做好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教材分析;初高中知識銜接;教學方法;自主學習;自學能力
一、初高中化學教材和教學目標的分析
初中化學是啟蒙學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教材難度小,趣味性濃,化學現象一般都取自實驗或生產、生活中,大多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化學知識、基本化學實驗技能、簡單化學計算及化學在生活、生產及國防的某些應用。其知識層次則以要求學生“知其然”為主。
高中化學是學習化學科學核心內容的基礎教材,高中化學必修模塊提出的六個學習主題(認識化學科學、化學實驗基礎、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物質結構基礎、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突出了化學學科知識的教學;選修模塊(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化學與生活)以化學學科體系為線索,為化學專業學習提供了基礎,幫助學生了解、掌握在社會生產生活中廣泛應用的化學知識。因此,知識總量大,知識的系統性與邏輯性增強,理論性的知識比重增大,對學生各種能力的要求較高。相當一部分知識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二、認真鉆研教材,注重初高中知識的合理銜接
由于本人對初中教材非常熟悉,通過認真鉆研高中教材,明
確了哪些知識點在初中已經基本解決;哪些知識點在初三教材中出現,但中考不做要求,而在高中教材中沒有出現卻做了要求(如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哪些知識點在初中未解決,應在高中拓寬和加深(如核外電子排布、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方程式等)。我做到心中有數并把它們羅列出來,銜接時注意把握時機和尺
度,通過相關知識的銜接讓學生能從更高層次上來準確理解初中化學知識,力求做到對今后學習化學有所幫助,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例如,化學用語作為一種化學專業的特殊符號系統,能正確而熟練地掌握是必須的。初中化學教學作為化學啟蒙教育,只要求掌握一些常見物質的化學式和主要化學方程式。但高中必修1所涉及的化學方程式不管從數量上還是從難度上都要比初中多出好幾倍。所以在銜接時,只能在初中化學用語基礎上,補充一些重要的原子團,離子符號,以及電離方程式的書寫等,讓學生逐步提高。這樣學生就不會突然覺得難度太大,學起來也比較有信心。所以為了順利銜接,初中化學、高中必修和選修模塊有必要比較明確地從定性、定量兩個方面規定學生學習化學用語的最低要求。
學生要知道物質不僅可以從組成上進行分類,還可以從性質上進行分類。于是我先復習初中物質分類的框架,再慢慢引入從性質上把氧化物又分為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兩性氧化物和不成鹽氧化物,并要求從概念上理解記憶,這樣就從初中粗淺地認識氧化物自然地過渡到高中系統地認識幾類氧化物及其轉化。因此,在教學內容編寫順序和教學方法處理上應盡量做到周密的考慮和安排。
三、改變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學法指導和能力的提高
從教學實踐中獲知,能力較強的學生從初中升入高中后,能迅速進入高中化學的學習狀態,銜接是不成問題的。而那些在初中靠死記硬背而取得較好成績的學生,進入高中后成績一直掉隊。由此可見,解決“銜接”問題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能力。所以我從下列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
1.陶行知先生曾經這樣說過,教學,就是教學生如何學。這里強調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教法,二是學生的學法。學生如何能學會學習?主要是靠教師的導:誘導、引導、指導。所以高中教學要從一開始就大膽放手,不能像對待初中生那樣幫學生完成各個環節的任務。因此我一開始就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的習慣;養成獨立完成作業并且及時對答案的習慣;養成及時對各種知識技能進行歸納總結的習慣。在課堂上推行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古人說,授人以魚,只備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可終生受用。所以只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2.剛邁入高一的學生,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依賴性較大,學習主動性不強,重記憶、模仿,理解相對膚淺。但他們剛進入一個新的學習環境,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新鮮感,所以,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種年齡特點,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從“記憶型”的被動接受知識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動學習知識的轉變,使之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另外這個年齡的學生喜歡挑戰,如果能適當補充一些容易接受的高中新知識,這樣對增強學習化學的信心是很有幫助的。對那些本來化學成績不好的學生來說,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他們找回信心;較快提高成績。
3.自學能力的提高和培養是中學教學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
逐漸提高的過程。不同階段的不同教學內容擔負著培養不同自學能力的任務,教師應抓住各種場合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行培養。
自學能力的培養重在兩方面,一是課前預習,主要通過學案來完成,這樣課堂上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教師只要精講,便可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二是課堂指導閱讀。高中的化學知識點很多,涵蓋的內容也很廣,有時需要補充課外的延伸內容,但是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所以課外延伸需要學生去自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看一些有關化學的科普書籍,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課堂學習的內容,而且逐漸形成自學的能力。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能很好地銜接好初高中的教學工作,就可以讓學生不但在心理上不害怕高中學習,而且在行為上能很快地適應高中學習節奏和學習方法。高一為起始年級,千萬不要讓學生輸在起點上,千萬不可小視初中和高中的銜接。
參考文獻:
[1]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胡崇山.新課改下中學化學課堂教學的思考[J].中學化學,2008(8).
[3]何夕林.對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7(6).
(作者單位 福建省泉州七中化學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