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案導學,是指在教師既定的方案指導下,學生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自主探究新知識、發展新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學案導學較傳統教學方式,在課堂角色定位上、課堂氛圍創設上、課堂教學效果方面等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與優勢。通過對學案的具體實施表明,學案在科學教學中的導學,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獲得知識,而且對提高學生多方面的技能和能力,培養學習興趣與愛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正確的科學態度和科學作風等方面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學案;教學;導學
學案導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一、學案導學的定義
所謂學案導學,就是在教師既定的學習方案指導下,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包括學什么、怎樣學和如何用等問題。具體地說,它是指教學過程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
二、學案導學的理論依據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學生則占主體地位。學案導學便將二者有機地統一起來,并能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求知。
學案導學符合作為認識過程的教學過程特點,也符合作為促進思維發展過程的教學過程特點,能夠把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很好地結合起來。而且通過學案教學還能實行因材施教。
教師的職責不僅在于“教”,還在于指導學生“學”和教會他們“會學”。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應把“維持型學習”變為“創新型學習”,把“一次求學”變成“終身求學”,這就需要學生“學會學習”。
三、學案導學的具體實施
在學案導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已不再是被動地記憶或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點,而是主動地發現和提出問題,根據問題建立恰當的假設,并由此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列舉事例、介紹背景或設計一種情境來引出,問題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共享學習勞動收獲的成果。學案導學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課前的教師行為——精心設計學案
(1)設計學習目標
為學生設計學習目標,如同在大海中設立燈塔為夜航者指明航向。初中學生由于知識和經驗不足,很少有學生能夠為自己的學習目標準確定位。因此,教師有必要事先為學生確定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全程學習。
(2)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
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生對學習結果感興趣是維持有意注意的必要條件。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告知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維持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有意注意。
(3)精心選擇、設計、制作、組合具體適用的教學材料,指導學生預習
絕大多數的初中生,自學能力較弱,難以把握教材中的知識點。讓學生自己收集資料或自行探究某個課題,他們往往空手而歸或半途而廢,這些現象在初中學生中,特別是在教育基礎薄弱和經濟落后的農村鄉鎮中學的學生中,表現尤其突出。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為學生留足自學的時間和空間,通過預習課本、查閱資料等途徑,很容易達到讓學生自主地建構知識體系,并形成自學能力的目的,同時還能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設計課堂練習
首先,難度設置要具有層次性,課后習題應該分為基礎過關、適度拓展、綜合提高三個層次,這樣有利于準確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生的能力發展。其次,知識聯系要具有多向性,即科學知識要與生活實踐、社會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相結合,各學科的知識要相互聯系,本學科中的分支學科知識要求相互滲透,已學過的知識要前后聯系,真正體現科學學科的綜合性。再次,練習題的題量要適中,要求學生能夠在當堂完成,以杜絕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2.課前學生行為——結合設計,發現問題
(1)運用學案中的預習指導,初步感知課本知識,發現問題
①通過預習初步歸納出本課時學習的知識點。
②提出一兩個問題,走近課文,感知內容、方法及其他相關信息。
③寫下自己預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便在課堂學習中討論解決。
(2)運用學案中的預習檢測,驗證預習成果,力爭做到“屢試而知新”
(3)整理預習過程中發現的難點,以便于在課堂學習中討論解決
3.課堂的師生行為——運用學案,進行互動探究
(1)收集問題,點評自學成果
教師通過批改預習檢測題或讓學生自我匯報等方式來收集學生預習過程暴露出來的問題,并對學生的自學成果作鼓勵性評價。
(2)篩選問題,確定學習內容
由于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正是學生學習所需要的,利用這些材料作為教學資
源,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教學效果立竿見影。
(3)實施方案,合作探究新知
教師把經過整合的問題通過各種方式呈現給學生,并創設讓每個學生都有一種心理自由、心理期待、心理安全和心理滿足的學習條件和課堂氛圍,在這種氛圍下開展師生和生生的合作、交
流、探究、對話、質疑、實踐等一系列活動。
(4)當堂訓練,檢測學習成果
為了能快速、有效、真實地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運用課堂練習進行當堂訓練時要注意三方面:第一,題量要適中,根據學生的能力、課堂教學后的剩余時間,適當調整題量。第二,難度要恰當,從易到難,分層設計,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第三,時間要充足,讓絕大多數學生在當堂完成所有習題。
(5)教師評價,強化學習興趣
教師在學習結束之前,必須對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講評,在講評期間穿插自己的看法及講解相關知識,以便統一在表達交流過程中出現的不同意見,真正履行導師職責,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總之,學案導學在科學教學中的應用,不但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獲得知識,而且對提高諸方面的技能和能力,培養學習興趣與愛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正確的科學態度和科學作風等方面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作者單位 浙江省浦江縣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