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課程中對美術教學的范疇進行了改革,并對標準進行
了重新劃分。五大系列九個教學模塊的設置,使高中美術新課程更加生動化、具體化、廣闊化和包容化。
美術鑒賞開拓了學生的眼界,繪畫與雕塑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設計與工藝結合了生活的實用性,書法與篆刻傳承著民族藝術的
精華,現代媒體藝術與時代潮流并進。五個系列的教學內容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是一個有機相連的整體,不同模塊間的內容相互滲透,相輔相成,從不同的側面發揮各自的教育功能和作用。新課程改革帶給學生一片更為廣闊的藝術天地。本文以“美術鑒賞”這一模塊的特色出發,結合實踐,淺談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體會美術鑒賞的涵義。
一、“美術鑒賞”模塊的特色認識和作用
高中美術新課程改革后將“美術欣賞”改為“美術鑒賞”,鑒賞則必須高于一般的欣賞水平,是判斷美的一種能力,是對美術作品的理解、鑒別和欣賞。當今社會,垃圾藝術在網絡隨處可見,這些包含著暴力、黃色、血腥等等的負面藝術隨處可尋。如何讓學生遠離負面藝術,以正面的、純潔的、美的藝術作品去感動學生純潔的心靈?美術鑒賞課程對高中學生形成正確的鑒賞觀和提高審美素養更加具有主導性和基礎性的作用,幫助、引導學生利用對美術作品的理解、鑒別和欣賞的能力分辨事物的美和丑。
1.弘揚民族文化和藝術的多樣化,強調藝術綜合性
新課程美術鑒賞模塊向學生展示我們民族文化和藝術的多樣化,強調藝術綜合性,分別以專題精選教材內容,每課內容既有古今中外,又包含美術各個分類,從學科性走進了文化的層面。“禮儀與教化”“心靈的慰藉”“戰爭與和平”等等。每個專題為一課,每一課又大多涉及中國和外國相關主題的內容。例如:《禮儀與教化》一課主要介紹了中國古代商、周、春秋、戰國的青銅藝術,以及漢代和魏晉南北朝的美術,同時還介紹了兩河流域和古代埃及的古代文明以及印度文明、美洲印第安文明。
2.圖文表結合運用,注重教學方式的轉變
新版《美術鑒賞》教材圖片、文字、表格相結合,圖片安排注重主次、圖與圖的相互關系,圖片的文字說明擺脫了只是作品名稱、年代、作者等信息的傳統,注重詳略,處理得當,對一些對于學習內容非常重要,學生又缺乏了解的作品作了詳細的注釋。教材中還設計了一些表格,主要安排在對于一幅作品、一個流派的解讀和鑒賞或兩幅作品、兩個流派的比較欣賞和分析時,提供了一種鑒賞方法的參考,對于教師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這不僅符合學生自主閱讀的心理特點,還突出了鑒賞作品的主次,在課堂教學中也非常適合開展各種活動,為新課程強調的教學方式轉變奠定了基礎。
3.新課程美術鑒賞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新課程標準把學生自主學習作為一項重要策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每課設置的“思考與交流”“活動建議”,操作性強,單元設置的“相關鏈接”,學生可以自己展開學習。教材試圖引導學生構建自身的美術鑒賞方式,離開老師,學生完全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有效完成課堂教學的對策
高中美術新課程總目標第一句就提出:“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美術學習活動”。美術鑒賞是運用感知、記憶、經驗、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比較、分析和判斷而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的活動。新課程標準要求每位學生對美術作品、審美觀點進行獨立思考、探索、創造,建立新穎獨特的論點,并進行簡單論證。
1.重過程,輕結果,保護學生的探究熱情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美術鑒賞教學應該更看重學生的學習
過程,而不要去過于追求結果,不要一味地強調統一性,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進行積極思維,使學生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鍛煉獨創思維的能力,增強美術欣賞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效率。如,我與學生討論達·芬奇《最后的晚餐》時,我就要求學生扮演畫中的人物,設計出自己的對白,以一種情景劇的形式來體會作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艾斯納說:“任何一個藝術問題都不會有唯一正確的答案,而可以作多種解釋。沒有什么法則能確切地告訴學生究竟是他還是她的解釋才正確。”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美術欣賞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保護學生探究事物的熱情,因為這探究能使學生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鍛煉獨創思維的能力,提高探究問題的興趣。
2.由淺至深的感悟——發自內心的創作,加深學生的體驗內涵
美術鑒賞教學主要是欣賞作品,對作品內涵的體驗,但并不是一味地欣賞,有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動動手,或臨摹作品,或進行創作,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從中體味作品的內涵,打破欣賞課紙上談兵、光說不練的局面,更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在《美術家眼中的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我特地對墨西哥女畫家卡羅進行了一堂專題的介紹。通過卡羅眾多自畫像的欣賞和解讀,讓學生了解了卡羅的人生經歷和情感,體會了畫家的傳奇人生。學生對卡羅作品從最初的看不懂、不理解到后來的理解和產生極大的興趣,很多學生竟然模仿卡羅,以漫畫等形式去表達自我。受到卡羅自畫像的啟發,學生對自畫像的表現不僅僅局限于外表,也不再以簡單外貌相像與否作為欣賞和評價的標準。觀點被改變,思路被打開,欣賞創作不僅讓學生看作品,而是提高到體會作品、感受作品,也不僅僅停留在觀看作品表面顯現的元素,而是深入到探索更高層次的內涵中去。
在創造性思維、個性張揚顯得特別重要的美術課上,我們美術教師應該做好引領人的角色,和學生一起摒除所謂的標準答案、統一構思,讓學生在對美的欣賞、遐想、追求中展現出一片更為廣闊的藝術天地,讓他們自己去創新自己的生活。
(作者單位 浙江省永嘉縣橋下鎮永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