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政治課堂教學應針對中職生實際,針對傳統政治課教學過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強調道德觀念的灌輸和道德行為的訓練,忽視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忽視學生作為生命個體的情感需求,忽視讓學生自由自覺地活動等弊端,應以新課程改革綱要為指針,強化課堂教學優化策略,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綜合素質。
一、激發學生的自信心,教學中滲透職業意識
對于一個真正的職業人來說,自信心是首要的因素。但是,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數文化基礎較差,成功體驗較少,他們的自我認同能力和自信力偏弱。針對這些情況,不妨采取這樣的做法:在剛開始學習新課時,就讓學生在課堂上暢談自己的夢想,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信心。經常請本校已經畢業的并在職業崗位上有所成就的畢業生現身說法講他們成功的經歷,讓新學生感覺到自己也
可以成為企業的重要人才,激發學生對成功的渴望。其他各科任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定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從職業角度來學專業,愛專業,從而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創業觀,使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多了解自己,幫助學生初步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理性地思考“我想干什么?”“我會干什么?”“我能干什么?”自覺地把今天的學習和明天的就業緊密地聯系起來,把所學的專業與自己的人生聯系起來,從而培養職業意識。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活躍學生的思維
教育家贊科夫說過,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政治思維能力。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分析、總結、探究理論知識。政治課堂教學內容涉及面廣,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作為教師,應學會運用多媒體教學,展示教學資源,誘發學生討論,在相互討論中啟發思維,鼓勵學生加強自我學習能力。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對于政治課堂教學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工具,可以延伸、豐富教學內容,整合有效資源,開闊學生的眼界,幫助學生活躍思維,提高認知和綜合素養,擴大自我知識面,強化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多媒體還可以優化課堂教學和政治教材內容,實現政治課堂的穿越,提升政治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消費和消費觀”時,不妨先提出兩個觀點讓學生思考并進行選擇:(1)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應慎重消費。(2)消費能拉動經濟的增
長,應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進行超前消費。同時,要求學生通過網絡收集相關的資料,并將兩者進行對比,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分組辯論和教師展示課件、總結,活躍學生的思維,進而引導學生要用科學的消費觀引領自己的消費行為,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
消費觀。
三、走進學生的心靈,發揮政治教育的功能
素質教育要求關注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心靈,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育人作用。中職生文化基礎薄弱,認為在學校主要是學習一門技術,今后憑技術吃飯,對各種技能考證感興趣,對文化課特別是對政治課沒有什么學習的積極性,更沒有升學的壓力,從而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此外,他們在學習上還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在自卑心理的支配下,他們往往會表現出無組織、無紀律、有意無意擾亂秩序等行為。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有針對性的引導。例如,在學習“企業的勞動者”時,就分析了中職生要想立足于社會,就必須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熟練的專業技能。要正確認識個人、集體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就業和擇業兩者關系;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克服成長道路上的障礙,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政治課的價值與意義。在教學“科學消費觀”一節時,不妨為學生提供一個消費情境,如果去超市購物,要求選擇出一個最合理的方案,讓他們分析在消費中出現的不同消費觀,解決消費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進一步明白了應該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在學習“關注國際社會,維護國家利益”時,講述了世界各國錯綜復雜的經濟紛爭,讓學生感悟了人生、認知了社會,從而學會生存、學會生活。
四、采用協作式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的教學,一般需要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采用小組交流、討論,或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來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對主題的意義的建構。在這個過程中為學生提供了對同一問題用多種觀點進行比較和分析的機會,這種過程顯
然能加深對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而且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一般常用的協作式教學方法有“課堂討論”“角色扮演”“競爭”“協同”和“伙伴”五種。整個協作學習的過程均應由教師組織和引導,討論的問題不僅可由教師提出,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提出。例如,在學習“履行義務,承擔責任”時,不妨用“最美麗的奧運火炬手”“依法服兵役”等事例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在學習“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時候,就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扮演我們不同年代的人群,從生活方式、生活質量和工作方面去體驗、理解學習的內容和學習主題的要求。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