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效率最大化,一直是教師授課過程中追求的目標,這就需要教師精心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在教師精心選擇的教學方式下,得到更好的發展,不但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進而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
關鍵詞:選擇;語文;高效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面臨的選擇機會越來越多,教育也是這樣,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需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需要選擇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方法。而且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探尋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途徑。而且語文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以看出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選擇對教師、對學生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只有當我們選擇的教學方法適合我們的教學內容,而且又有助于學生進行接受時,這種教學模式才是合適的,是有助于語文課堂達到效率最大化的。所以,筆者針對如何選擇教學模式,使語文課堂達到效率最大化,進行了以下簡單介紹。
一、啟發式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啟發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恰當地選擇啟發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進而使高中語文課堂效率達到最大化。
例如,在學習《說木葉》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提高對古典詩歌的理解力和領悟力,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讓學生閱讀文本,然后在分析文本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啟發。如,讓學生體會“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靜夜無四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時,我對學生進行了啟發:在閱讀的文本中,所謂的木葉、落葉和黃葉給我們的感覺是一樣的嗎?他們有相同的地方嗎?若是不一樣,他們分別能讓我們感受到什么呢?學生在我的引導下開始慢慢體會,并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展示給大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地參與思考,能積極地被教師帶入學習的情境中,最終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
二、情境式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作為高中學生,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見解,因
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敢于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去探索語文知識中包含的各種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情境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敢于提出問題,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使學生積極地投身到學習的過程中,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一節內容時,首先我向學生簡單介紹了梁山一百單八將好漢,之后,又介紹了一些林沖的事跡,又給學生創設了這樣的一個情境:林沖本在東京當禁軍教頭。奸臣高俅的干兒子高衙內幾次要霸占林沖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人設下毒計,企圖置林沖于死地,于是,林沖被陷害充軍發配到滄州。便遇上了風雪山神廟事件,由于殺了陸虞侯在內的三個歹人,闖下大禍,只能上梁山。此時,有學生開始疑問:都已經殺了三個人了,為什么不直接把高俅的兒子也殺了呢?我順勢問學生,這是因為當時的環境還是因為他的個性呢?學生自己揣摩內容,最后給林沖的性格進行了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也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解決,而且這樣的教學模式還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所學的內容更豐富、充實。
三、分層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由于各年齡階段的學生之間都存在著差異,他們生活的背景不同,接受教育的環境不同,他們的性格、智力等方面都存在著太多太多的差異,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刀切,滿堂灌。教師要注意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弄清楚到底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最適合學生,能讓大部分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評價進行多元化的分析,讓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而且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作業布置、教學方式等進行分層次的、多元化的教學,使學生在教師恰當、正確的分層教育下,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除了啟發式教學法、情境式教學模式和分層教學外,我們還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小組討論式教學模式、借助現代教學手段等,只要是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適合教學內容的,使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模式,教師都可以適當地選入自己的教學課堂,使學生能夠在不同的教學模式下,獲得更多的知識,最終實現語文課堂的高效。
(作者單位 廣東省臺山市李譚更開紀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