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未見趣,必不樂學?!睂W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強大的內部動力,是促使學生滿腔熱情地投入學習的前
提。因此,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應講究教學藝術,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培養和提高中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一、通過恰當使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所起的積極效應,是有目共睹的,其具備直觀性、動態性、交互性、可操縱性、大容量性以及圖、文、聲并茂等特點,為學生提供了理想的教學環境,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植物的光合作用》時,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海爾蒙特實驗”的動畫演示,使學生實現了視、聽、思的有機結合,同時引發學生的思考:使柳樹的重量有所增加的有機物從哪里來?通過這個實驗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從而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氣氛,啟發了學生思維,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單細胞的生物體》這一章節中的“草履蟲的形態結構”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投影將草履蟲的形態和內部結構呈現在同學們面前,并播放草履蟲活體的錄像資料,從而使原本通過肉眼所無法看到的草履蟲,生動而形象地展現在多媒體的屏幕上,為學生繼續學習草履蟲的其他相關知識打下了基礎。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節省了空間和時間,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教學效率。但需要說明的是,多媒體的使用必須掌握一個“度”。首先,多媒體的使用要具有針對性。多媒體畢竟是為了生物教學服務的,教師不能一味地為了吸引學生而“嘩眾取寵”,將與教學無關的內容帶到課堂上占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其次,多媒體的使用要與傳統教學策略有機結合。傳統的教學手段,的確存在著弊端,但是,現代化課堂絕不可能拋棄所有的傳統教學手段,比如,幾句話的結論直接寫在黑板上的時間,并不比通過多媒體播放來得冗長。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要進行科學的安排,以確保多媒體的使用恰當而合理,使課堂結構得到最大的優化。
二、通過游戲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的低齡化,決定了他們活潑好動、喜好娛樂的性格特點。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適當地插入一些生動有趣的、豐富多彩的小游戲,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教學氣氛。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人的性別遺傳》這一章節時,為了向學生說明“人的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讓學生理解“生男和生女的機會是均等的”,使學生能夠用科學的態度看待“生男生女”的問題,并對目前社會上所依然存在的性別歧視現象作出正確的評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抽簽”小游戲。即教師準備200張卡片,分別標上X或者Y各100張。然后,鼓勵學生走上講臺“抽簽”。游戲規則是:抽到X就是女孩,抽到Y就是男孩,抽一張就是一個孩子,抽兩張就是兩個孩子,依此類推,學生抽完“簽”后,要向全班同學公布“孩子”的“性別”和“數量”,并將卡片放回原處,然后讓第二個學生繼續“抽簽”。在學生興致盎然地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一對夫婦孕育的后代是男是女決定于什么因素?如果一對夫婦生育的第一個孩子是個男孩,那么第二個孩子將是女孩還是男孩?假設一對夫婦生了四個孩子,那么一定是兩個女孩和兩個男孩嗎?社會上有些人為了生男孩‘傳宗接代’,去廟里求神拜佛,是否真能如愿呢?”教師通過游戲教學法,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通過“學以致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以致用,是新課程標準所積極提倡的,即要求學生能夠將學習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和生產實踐,并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分析或解釋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學以致用,也是培養學生生物興趣,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應廣泛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使生物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體會到生物學習的趣味性和科學性,使生物課堂對學生產生更大的吸引力。
綜上所述,興趣是促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望的基礎,是高效學習的動力源泉。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策略,以有效地激發中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促進生物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實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