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推行以來,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深入發展,探究式學習、發現學習、“任務驅動”等教學和學習方法成為當前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主流。縱觀這些方法的實質就是如何處理好課堂教學的結構,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課堂教學結構要注意知識體系的系統性、能力培養的層次性、文化的滲透性。
一、教學知識體系的系統性
教師在熟知學習總體目標的基礎之上,把總體目標分成若干個小目標,并把每一個學習模塊轉化為學生容易掌握的“單元任務”,通過這些“單元任務”來共同實現終極目標。每個“任務”中涉及的知識點不宜過多,“任務”所涉及范圍也不宜過大,前后“任務”之間要有聯系,體現知識的系統性。同時,知識主干要在不同的“任務”中多次重現,達到強化和鞏固的目的。還要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認識、運用有一個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過程。
如在講授“windows窗口”內容時,可將此內容分解為三個小知識點,分別是窗口的組成、窗口操作的基本方法、窗口操作的技巧,由此形成三個任務分配給學生。學生通過網上查詢、書本查閱、相互討論,最后分步總結三個小知識點。這種任務分解,使得學生能夠很快著手探究,通過三個任務的分別完成,最終掌握“窗口部分”的所有內容。
二、能力培養的層次性
1.注重學生認知的差異性
設計任務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情和認知能力的差異。能力的培養要結合學生現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能力、興趣等,分別設計能滿足各個層次學生需求的任務。有些學生基礎較差,接受能力較弱,對于這類學生,只要達到基本教學要求即可。有一部分學生基礎好,接受能力強,具有較強的領悟能力,他們樂于自主探究,對于這類學生,所設計的“任務”要有創新性,要有一定的難度。
如在講解“windows的基本操作”時,一些城里的學生由于平時接觸的機會較農村來的學生多,對windows的基本操作已經很熟
悉了。故我在設計任務時就充分考慮到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就從“開關機的方法”“資源管理器的作用”等最基本的任務開始,而對于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則從“windows操作有哪些快捷鍵”“怎么提高windows的開機速度”“如何清理windows的垃圾文件”等一些技巧性的任務開始。這樣就兼顧到了所有學
生,使得基礎差的學生能完成基本的學習要求,基礎好的學生也能夠學到深層次的技巧。
2.注重發散思維和創造思維的合理應用
在“任務”設計時,注意引導學生從各個方面去解決問題,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同一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利用發散思維去解決問題。同時,還要注意所設計任務要給學生一定的思維擴展空間,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和需求。在引導學生完成任務時,重點幫助其理清思路,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處理問題的基本方法。讓學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開闊思路,盡可能多地產生學習遷移,加強完成類似“任務”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
能力。
如在講授“網頁的超級鏈接”一節時,通常情況下文字創建了超級鏈接后,文字都變成了藍色以及出現下劃線,并且單擊鏈接后文字都會變色。針對這一現象,給學生的任務中設置疑問,看學生能否改變這一現象,如何改變。通過這一個擴展點,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翻閱資料,網上查詢,最終找到解決的辦法。甚至有的學生還有了新的發現,當鼠標移動到鏈接源上時,可以不是小手的形
狀,還能成為星星等其他的圖形。這種設計充分挖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了集體智慧的力量。
三、文化的滲透性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的主動探究,還要注意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通過人文體會為人之意義與態度,實踐做人之道。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培養出一個完整的、和諧的人。
在教學中教師最頭疼的是如何在網絡教學中既讓學生學到知識,又不讓學生陷入泥潭,成為“電子鴉片”的受害者。目前教師解決的辦法大多是采取“堵”的方法,要么“切斷”信息來源,要么強制“高壓”。我們不妨坐下來冷靜思考一下,學生真正的起始的原因是因為對互聯網感到好奇,而學生又處在身心發展階段,自控能力差,思想受情緒因素影響大。所以我們教師要在備課時多下工夫,精心為學生準備具有趣味性、藝術性、科學性的優秀網站,使學生能夠安全地在互聯網里沖浪,領略網絡世界的美景,鼓勵學生們通過網絡走出國門,了解世界,擴大知識面,以適應未來對人才的要求,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養。我在對“電子郵件的收發和接收”這一單元進行教學時,設計了這樣一個任務,讓“學生就本市城市建設給市長發一封電子郵件”,學生都非常感興趣,有的找資料,有的在課余抽時間找自己在城建、交通、電信等部門的親戚“求證”,最后在全班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終形成了一份很有分量的“建議書”,并且將此作為“附件”發送給了市長。在這里,我們暫且不談市長是否采納我們的建議,只說學生在此次活動中的收獲,學生不僅掌握了收發電子郵件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學生有了對生活的體驗和思考。
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把握好“三性”的運用,靈活安排好三者之間的關系,將會對學生良好信息素養的形成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為新時期的信息技術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消除以往信息技術課堂死板、沉悶的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在快樂中體驗到成功,在不斷的成功中形成學習的興趣。
(作者單位 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