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下,教師可從課前預習、課堂紀律、實驗操作、衛生習慣、實驗評價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實驗習慣的培養。
關鍵詞:化學實驗;實驗習慣;預習;安全;審美;示范;考評;培養
在新課改中,要求實施創新教育,而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應該是創新教育的最大切入口。隨著新課改的普及,教學模式的改變,化學實驗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日漸顯現出來,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化學實驗習慣也就成了當前新課改的一個重要
任務。
一、指導學生預習實驗,培養課前預習習慣
學生只有在課前對實驗經過認真的預習,了解實驗的目的、要求,理解實驗原理,弄清操作步驟,設計好記錄格式,進入實驗室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各項操作,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確保操作正確的同時,認真觀察,積極思考,仔細分析各種實驗現象的原因,提高實驗效果。因此,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應引起高度重視。
為了避免學生預習的盲目性,教師必須把實驗課預習的內容
提前布置給學生,引導學生預習和復習與實驗有關的實驗原理和
內容,使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要求、原理、方法、步驟和注意事項。特別是在學生尚未認識預習的重要性和養成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前,更要認真檢查,嚴格要求。
二、強化學生安全意識,培養實驗課紀律意識
當學生進入實驗室時,不會像在教室里一樣保持安靜,而是自由走動,說話聲、吵鬧聲響成一片。有些學生會把桌上的儀器拿起來玩,還有些學生可能被實驗室的儀器、藥品等吸引,沒等老師講就已開始動手做實驗了,由于不懂實驗要求,就會損壞儀器、浪費藥品,嚴重者還會出現事故。而個別學生對化學實驗存在畏懼心理,坐在那里只看不做,有一點危險就會發出驚叫。
要讓學生樹立安全意識。在實驗前讓學生認真學習化學實驗室規則和守則,讓學生觀看一些不遵守實驗室規則導致實驗事故
的錄像,讓學生明白在實驗室不守規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同時要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事故的處理方法。要讓學生熟悉操作規定,了解反應規律,不懂要問,不可蠻干。當然,要使學生不盲動,還需要教師在平時的實驗教學中反復地強調,加強教育。
三、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培養實驗操作的規范性
化學實驗的一些基本操作學生從初中就已開始訓練了,但在
實驗過程中,幾乎所有高一學生的操作都存在問題。如取用藥品
時,許多學生以為所用藥品越多,實驗現象就越明顯,實驗成功率越高。所以,實驗中藥品的用量普遍偏大,浪費嚴重,沒有節約的習慣。取用藥品沒有準確用量的概念,如試管內要加1~2ml試劑,不知應取多少就是1~2ml;不注重實驗操作,如使用膠頭滴管時直接伸入試管內,且不經沖洗就直接吸取其他試劑;加熱時不知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不知試管夾應夾在何處,試管傾斜角度和開口方向不對;不會振蕩試管,不會攪拌等等。
對此教師要做好示范,用自己規范、熟練的操作,感染教育學生。首先,可以變演示實驗為教師和學生共同演示或學生單個的演示實驗,通過學生操作,教師指導來提高學生實驗操作的能力,領會實驗基本操作的要領。其次,發揮同學之間相互監督的作用,使不良實驗習性得到及時糾正。最后,教師要經常性地進行反復糾
正。特別是對于實驗操作中所存在的習慣性的毛病,要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讓學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視,自覺進行實驗操作習慣的培養。
四、提高學生審美意識,培養整齊清潔的習慣
由于缺乏審美意識,很多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沒有保持整齊清
潔的習慣。如取用試劑后試劑瓶不能及時放回原處,導致試劑瓶擺滿實驗臺,桌面混亂不堪,不僅影響實驗的進行,而且極易打翻試劑瓶,造成危險;試劑取用后不能及時蓋回瓶蓋,造成試劑揮發變質,或瓶蓋調換,使藥品相互污染;實驗結束后沒有整理的習慣,實驗中用過的儀器不清洗,藥品不歸位,廢物廢液沒有倒入廢液缸和垃圾箱,實驗臺上水漬斑斑,紙屑、火柴梗亂扔等等。
對于這種現象,教師可從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著手,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并在實驗中嚴格要求。因此,可在實驗開始前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選出一個組長,實驗結束后只有經過組長檢查合格者才可以離開實驗室;對不合格者,要求繼續整理,或者罰其課后打掃實驗室衛生。這樣經過多次的強化,學生就會形成一種自覺的習慣,會從心里產生保持實驗室整潔美觀的意識。
五、建立實驗考評制度,培養科學實驗態度
在學生實驗完成后,教師應對學生的實驗進行總結,對學生的優點予以肯定和表揚,對缺點和錯誤要及時指出,并和學生一起分析、討論產生問題的原因。同時要結合實驗報告評出優、良、中、差,作為實驗技能考分的參考。這樣不僅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進取性,而且培養了他們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著名科學家李政道說過:“實驗教學怎樣強調都不過分。”良好的實驗習慣是我們科學地、高質量地完成化學實驗的保證。具備良好的實驗習慣,對于學好化學知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良好的實驗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它必須要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在實驗中反復訓練,從小處出發,從點滴著手,逐步培養。
(作者單位 甘肅省渭源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