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的,學生的參與度與課堂教學效益是成正比例的。學生參與學習數學,不光看學生在學習中是否發(fā)言,而且要關注學生的思維與情感是否投入。教師的教學責任就是要想方設法讓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全身心地參與數學學習的全過程。
關鍵詞:提高;初中數學;學習;參與度
學生參與學習的動力來自學生內在的欲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
欲望靠的是教師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運用,師生情感的融洽。單從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來講,要力爭求新、求活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學有效果。
一、“新”就是推陳出新,引發(fā)學生的探求欲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發(fā)現,新教材的內容是相對穩(wěn)定的,練習與考試的題型也無非那么幾種類型:主觀性練習題例有計算題、應用題、證明題等;客觀性練習題例有選擇題、是非題、改錯題、匹配題等。但實際中題目的變數是多樣的,同樣的內容用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會使學生有一種新鮮感,會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如在滲透數形結合知識時有這樣一道題。
原題:如圖,函數y=-x2+bx+c的部分圖象與x軸、y軸的交點分別為A(1,0),B(0,3),對稱軸是x=-1。求(1)函數的解析式。
(2)頂點坐標。(3)拋物線與x軸的另一個交點。
分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求出解析式,將A(1,0),B(0,3)分別代入解析式y=-x2+bx+c,可解得函數解析式為y=-x2-2x+3;將x=-1代入解析式可得其頂點坐標為(-1,4);
當y=0時,可得-x2-2x+3=0;解得,x1=-3,x2=1。拋物線與x軸的另一個交點是(-3,0)。
題型變化一:變成判斷題
(原題內容略)試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A.頂點坐標為(-1,4)
B.函數的解析式為y=-x2-2x+3
C.當x<0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
D.拋物線與x軸的另一個交點是(-3,0)
題型變化二:變成選擇題
(原題內容略)把下列答案中錯誤的一項選出來(四個選項如上)。
為了避免單調,教師可以將原題和兩種變化題型分別在不同
的教學階段如新授、單元復習、總復習等呈現出來,增強知識訓練的新穎感。
二、“活”就是挖掘習題本身的內在力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在引導學生參與學習,討論問題時既要沿著傳統思維思考問題,又要突破傳統思維思考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特的思維個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參與學習永遠保持在最佳興奮狀態(tài)。
例題:如圖,數軸上A、B兩點分別對應實數a、b,試比較下列數量的大小。
(1)a與b;(2)ab與0;(3)a/b與-1;(4)a/b與1;
(5)ab與ab;(6)a、b、-a、-b、a、b。
分析:∵b在原點左側,a在原點右側,∴b<0,a>0,a>b,ab<0, a/b>-1;又∵a與b表示a和b離原點的距離,∴a/b<1,ab=ab,綜上所述a=a>b=-b>b>-a。
通過本題的訓練,可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數形結合的深刻含義。在同一道題目上設計出六道小題目,這就是充分挖掘題目本身的內在力量,增強練習的靈活性和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理論計算得出結論后,還要求學生在實踐中畫一畫,實踐感受一下作圖的妙趣,進一步理解題目的深意和內在的力量,在靈活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另外,還要引導學生貼近生活實際,從解決“身邊發(fā)生”的問題中去認識與思考數學問題,從習題中揭示出知識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在他們周圍世界的力量,真切感受到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堅持學用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數學學科特點,根據教學內容,緊扣教學目標,設計“精品”習題。在知識和難易程度適宜的基礎上求新、求活,并將其統一起來,形成合力,發(fā)揮整體效應,讓習題練習不斷成為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誘因。讓學生把學習數學當成一種快樂,真正達到學而不厭的參與境界。
(作者單位 江蘇省溧陽市綢繆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