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碩士研究生的擴招,應用型碩士研究生逐漸成為我國當前社會主要的需求人才,“雙導師制”的培養模式是培養應用型碩士研究生的一種好的探索,通過對“雙導師制”的利弊進行分析,從而得出該培養模式的適用條件,為該模式的有效推行提供
借鑒。
關鍵詞:應用型碩士;雙導師制;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一、“雙導師制”培養模式的內涵
所謂“雙導師”制的培養模式,顧名思義就是指在研究生培養中,每個研究生有兩個導師指導,這兩個導師分別是理論導師和實踐導師,理論導師一般就是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擔任的研究生導師,主要負責研究生的課程學習、課題選題、學位論文理論指導等;實踐導師是由該專業所屬的實踐行業中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并在其行業中具有一定威望或者是相當于副高以上職稱的企事業相關人員擔任,主要負責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課題實施、學位論文實踐部分指導等。
隨著近幾年我國研究生教育形勢的改變,我國對應用型研究生的社會需要逐漸增大,以培養實際應用人才為目標的專業學位型、應用型研究生逐漸增多,為適應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雙導師制應運而生。然而作為一種新的培養方式,必然有其利弊,本文正是通過對雙導師制的優缺點進行分析,從而得出其適用的條件,為應用型研究生培養單位在推行雙導師培養模式時提供借鑒參考。
二、“雙導師制”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利與弊
(一)“雙導師制”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優點
1.實踐導師為研究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毫無疑問,“雙導師制”研究生培養模式就是為了增強研究生
的實踐能力而設置的,因此,該培養模式的首要優點就是實踐導師為研究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益的幫助和指導。實踐導師憑借其在該領域豐富的實踐經驗為研究生提供實踐能力的指導,有效地彌補了理論導師在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的欠缺。理論導師往往由于承擔高校的科研和教學任務,且指導的研究生數量過多,難以針對研究生的專業實踐學習展開具體指導,而實踐導師多數就在
實踐工作崗位上,有的還在實踐崗位擔任領導之職,不僅可以承擔研究生實踐學習的指導任務,有的還可將研究生安排到其所在單
位進行實踐學習,建立良好的師徒情誼,有的實踐導師還可為研究生就業提供良好的途徑。總之,實踐導師在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2.理論導師可以專注于研究生理論水平的提高
作為較高學歷層次的研究生教育,理論水平的培養是不可缺
少的環節。目前,我國多數碩士研究生的學制是兩年,而在兩年中要將研究生的理論水平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時間是相對緊張
的,“雙導師制”的推行可發揮雙導師各自的優勢,使理論導師將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研究生理論水平的提高中去,這樣可以在2~3年的時間里使研究生的理論水平得到一個較大空間的增長,同時又
平衡了研究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解決研究生培養單位師資缺乏等問題,提高了研究生的總體培養質量。
3.“雙導師制”可以培養研究生理論與實踐的綜合思辨能力
在科學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無論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總是存在著“理論思維”與“實際問題處理”間的矛盾。也就是說,當一個問題在理論上符合邏輯性的時候,在現實執行中卻是很難的,或者在實踐中具有普及性的問題,在理論上卻很難找到合理的理論依據。而“雙導師制”的建立為研究生在實踐操作和理論思辨之間搭起了橋梁,理論和實踐導師分別從不同方面的側重點對研究生進行培養,加強了學生的綜合思辨能力。
4.有利于開展校企之間的合作交流
“雙導師制”的設置實際也是校企聯合培養研究生的一種表現,通過“雙導師制”的聯合培養架起了研究單位和企事業單位之間的橋梁,既可以解決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難以轉化為生產成果的問題,也可以幫助企業把握專業發展的方向,為企事業單位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提供科學系統的思考,緩解企事業單位生產和管理任務繁重、高層次人才資源不足等問題。
(二)“雙導師制”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缺點
1.管理制度的缺失
由于“雙導師制”的培養模式還處于起步階段,各研究生培養單位對此模式還缺乏一套完備的制度設計,相應的配套機制也是
欠缺的,這樣就造成了在實施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實踐導師指導責任目標不明確,往往造成形同虛設
由于實踐導師往往是兼職導師,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較難專注于研究生的培養。多數實踐導師對于指導研究生的具體任務不甚明確,不少實踐導師只是掛有導師空名,基本沒有具體的指導工作可做。研究生培養單位在聘任實踐導師時,也往往注重于實踐導師的頭銜,對實踐導師的工作責任缺乏明確描述,監管不到位甚至沒有對實踐導師的監管,這些造成了實踐導師形同虛設的現實。
(2)雙導師之間的分工不明確,兩導師之間也缺乏有效的溝通
如同“多頭領導”的弊端一樣,雙導師在共同指導研究生時會出現缺位或者重合指導、意見不統一的現象。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雙導師培養體制上的制度缺失,在管理制度上不能對兩
位導師的具體分工進行明確規定,特別是涉及研究生培養的各個
詳細環節方面,兩位導師之間的分工不可能進行很明確的制度規定,當兩位導師之間的溝通不暢時,就容易產生各種問題。
(3)對“雙導師制”缺乏合理的評估體系,導致“雙導師制”的實施效果不明顯
“雙導師制”在實施過程中缺乏一套完備的評估體系,包括學校對雙導師的教學評估、學生對雙導師的指導評估、社會對畢業生反饋等評估方式的評估;對導師的個人素質、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等評估內容的評估;對兩位導師評估側重點等評估結構的設計等方面。與此同時,評估體系的缺乏也導致相應的監督機制的欠缺,最終造成“雙導師制”的實施效果不明顯。
2.實踐導師多數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教師培訓,在指導研究生的教學方法上有所不足
如前所述,實踐導師來自于實踐崗位,雖然熟悉實踐領域的操作技能,但在教學方法上并不是十分擅長,這樣可能造成實踐導師向研究生傳授實踐知識時,研究生并不能有效地接受等情況,大大降低了研究生的培養效果和實踐學習的效率。
3.教育和管理成本的增加
“雙導師制”增加一位實踐導師,必然會造成研究生培養經費的增加,這包括教育成本,如,研究生參與實踐環節的經費等;管理成本,如,聘用實踐導師的費用以及相應的管理成本等。根據當前研究生培養機制的改革,各研究生培養單位還要求導師提供給研究生一定的資助,在單一導師的情況下,此項資助經費一般都是由導師的科研經費來進行資助,而在雙導師制的實施過程中,這項經費該由誰來承擔并未明確,各培養單位的做法也參差不齊,有的培養單位還是由理論導師一人承擔研究生培養部分,增加的部分從招生院系的經費中解決。
三、“雙導師制”培養模式的適用條件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雙導師制”培養模式是利弊共存的,作為一種新的研究生培養模式,不能因為懼怕其缺點從而回避了其優點,研究生培養單位到底是否適合推行“雙導師制”培養模式,應根據具體條件進行判斷。那么,“雙導師制”培養模式究竟適合于什么樣的條件呢?
(一)“雙導師制”培養模式首先適用于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得知,“雙導師制”培養模式的重要特征就
是對于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毫無疑問,“雙導師制”培養模式首先適用于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這里所講的應用型研究生不僅僅是指專業學位教育的研究生,還包括非專業學位教育中應
用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比如,企業管理、旅游管理等,這些專業對畢業研究生的實踐能力要求高于理論能力,因此,需要引入“雙導師
制”培養模式。
(二)“雙導師制”培養模式適用于制度創新氛圍濃厚的機構
如前所述,“雙導師制”培養模式的順利推行需要有相應配套完善的制度作為保證。而我國研究生培養單位多屬于事業單位性質,有的帶有傳統的行政色彩,在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過程中遇到的阻力較多,制度創新和改革能力較弱,這樣的機構在建立實施雙導師制時,相應配套機制會建立得相對緩慢,在推行過程中就會產生較多的問題,因此,“雙導師制”培養模式適用于制度創新氛圍濃厚的機構。
(三)“雙導師制”培養模式適用于社會對職業應用型人才認同度高的社會環境
應當承認,我國社會受傳統“官本位”的封建思想影響,對職業應用型人才的社會認同度不高,但經過這么多年的改革開放,職業應用型人才的社會認同度越來越高,而這種思想意識的存在也影響了“雙導師制”培養模式的充分推行。實際上,國人心中對專業學位的認同度也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對其存在著偏見,認為職業教育不屬于正規教育范疇。受上述因素的影響,不僅專業學位的研究生在就業中受到歧視和偏見,對于非專業學位的研究生在學習過程
中也存在著重理論學習、輕實踐學習的行為,這都不利于“雙導師制”培養模式的實施。
綜上所述,只有恰當地認識“雙導師制”培養模式的利弊,才能有效地推行該培養模式,達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鄭園.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雙導師制”芻議[J].人力資源管理,2011(7):179.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