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深入研究教材教法,還應當對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潛心研究,科學制訂教學計劃,優化教學模式與方法,使整個語文教學活動更加適應學生的基礎與實際。筆者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充分將兼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教材教法要求融合起來,提高教學成效,本文將作簡要論述。
一、給予學生關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高中生在身心發展方面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在生
理上已經接近于成年人,但是在心理發展方面還存在著不完全獨
立的特點,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中,一定要立足學生的實際,對學生多給予關愛,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內心對語文的學習欲望,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首先,筆者在教學中善待每一位學生,不管學生的基礎與成績處于什么樣的位置,筆者都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從不諷刺、挖苦學生,尤其是讓班級語文學習成績相對滯后的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人格的尊重,從而樂于參加語文學習活動。其次,筆者在語文教學中積極鼓勵學生,凡是學生的一點點進步,都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或者表揚。高中生雖然年齡較大,但是在受到教師的肯定之后,心情與小學生并無兩樣,這樣的激勵行為能夠在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方面發揮明顯作用。另外,筆者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予以幫助,主要是幫助學生分析學習薄弱環節,采取針對措施,加快趕超。
二、分層設計教學,發揮杠桿撬動效應
高中生在語文基礎知識掌握、學習方法、能力等方面,都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分層或者分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如果不能夠針對這一實際狀況開展優化,整個教學活動就難以發揮明顯的成效,甚至過高過難的教學目標,會讓部分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更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筆者在組織開展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注重體現因材施教原則,針對學生的實際量身定做,對語文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在教學目標設計方面,相應地提高難度,在后進生的教學目標設計方面,相應地降低目標難度,通過調整教學目標的方式,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擁有適當難度的目標,使學生能夠依靠自己的努力基本實現學習目標,避免了目標過高產生畏懼感的狀況。在課堂教學環節,筆者專門設計了不同難度的提問內容,便于在課堂師生互動環節靈活運用,調節課堂氛圍,調動更多學生的積極
性。筆者將每一次考試考核都作為激勵學生、促進學生的良好機會,專門針對后進生設計了以基礎性知識點為主,難度較低,并與學生學習目標基本一致的考核內容,確保學生能夠在考核考試中獲得成功的滿足感,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三、培養自主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高中生在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層面,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中,應當將學生這一方面的特點與作用發揮出來,通過培養自主能力,前延教學環節,改革課堂模式,在完成知識性教學目標的同時,全面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筆者倡導學生在每一課新授之前進行有效預習,預習內容包括基礎知識、文學常識,還向學生提出預習的重難點,要求學生在課前開展有效的預習活動,盡可能地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一些基礎性知識點,還在預習中篩選難點,提高自己下一步學習的針對性。在課堂教學環節,筆者主要采取兩種方式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一方面,一些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教師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環節予以點撥,以及最后的梳理總結,采取這樣師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鍛煉思維能力以及合作意識。此外,筆者還在課后復習鞏固中向學生傳授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等有關記憶規律的內容,指導學生科學地安排復習時間以及頻率,讓學生自主安排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四、組織豐富活動,延伸課堂教學空間
高中語文教學的時間是緊張的,節奏也是較快的,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教師無暇顧及語文教學活動的拓展。其實,對課堂教學進行拓展,只要做有心人,完全能夠穿插進行,取得實效。筆者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難點,組織學生開展專題研究,如,詩歌特點、文言文相關虛詞用法等,加強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成效。另外,筆者還結合學校開展的各種主題教育活動,要求學生用心感悟,深入思考,獲取素材信息,成效也非常明顯。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統籌兼顧,將學生的身心特點與教材教法有機地融合起來,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成效。
(作者單位 安徽省宿州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