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問題,學生就不會有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我們知道,事物的發展因波浪式推進而受到時間、空間的制約,人類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常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的思維活動也是循序漸進的、有規律可循的。對于事物的認識是由表及里、從表層過渡到淺層、最后深入里層的。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學生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弄通、弄透的??偸窃趯W習過程中,不斷地提出疑問,尋得解釋,又提出新的疑問,這些都促成了我們能順利地使用“問題探究三段式”的教學模式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直至解決問題。
問題探究第一階段——自學與交流展示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 一個小小的疑問就像投入湖心的石子蕩起層層的漣漪,使學生無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悅。
在預習時,可以先給學生幾個淺顯易懂的小問題,讓學生帶著 這幾個問題去閱讀,去把握課本內容的脈絡。
【準備階段】
1.展示學習目標
(1)了解酒文化,交流乙醇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飲酒的利害。
(2)認識乙醇的結構,會書寫乙醇的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重要的基團。
(3)學習乙醇和鈉反應,和乙醇和水反應作比較。
(4)學習乙醇的催化氧化,從而解釋過度飲酒對人體的傷害。
2.分組
共48位學生,分為6組,每組8人。
3.提出問題
(1)小組成員講一講:你知道有關酒的詩句有哪些?飲酒對人有哪些益處和害處?有關乙醇你還了解哪些?(醫用酒精、工業酒精、無水酒精的制備等)
(2)小組成員寫一寫:乙醇的分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它的結構中含有哪些基團?
(3)小組成員想一想:乙醇有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這些性質決定了乙醇與金屬鈉反應和水與金屬鈉反應的現象有哪些差異?乙醇斷裂了哪條化學鍵?
(4)乙醇的催化氧化如何操作?實驗中有何現象?乙醇斷裂了哪條化學鍵?
問題探究第二階段——知識拓展與能力培養
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
——鄭燮
在閱讀預習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對乙醇——這種生活中常見的有機化合物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成功掌握乙醇的性質還在遙遙的彼岸,中間有著一段長長的距離,學生還需要系統地學習研究。
在乙醇的性質中,乙醇和金屬鈉的反應,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無疑是重中之重。書本上設置了實驗探究和交流討論的環節,介紹了實驗操作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從而得出結論。
乙醇的性質實驗是兩個操作簡單、現象明顯、安全系數高的實驗,很適合學生分組操作。
【準備階段】
1.器材
(1)儀器:試管2支、酒精燈。
(2)藥品:乙醇、鈉、銅絲。
(3)用品:小刀、鑷子。
2.實驗
(1)點燃乙醇液體,觀察現象。
(2)將一小塊鈉投入乙醇中,觀察現象,和鈉與水的反應相比較。
(3)將一根彎成螺旋狀的銅絲在酒精燈上燒,觀察現象。然后插入乙醇中,觀察現象。
(4)將一根彎成螺旋狀的銅絲在酒精燈外焰上燒,觀察現象,然后移入內焰,觀察現象。
3.提出問題
(1)根據分子組成,分析乙醇燃燒的耗氧量和以前學過的哪種有機物相同?
(2)乙醇和鈉的反應:乙醇為什么和鈉反應沒有水那么劇烈?
書寫化學方程式,分析乙醇的結構中價鍵的斷裂情況。
(3)乙醇的催化氧化:銅絲的作用是什么?
書寫化學方程式,分析乙醇的結構中價鍵的斷裂情況。
問題探究的第三階段——提出疑難問題
明代學者陳獻章說過:“前輩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
一個不善于提出問題、不善于解決問題的學生,不能算是“會學習”的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常常經歷著“山重水復疑無路”的痛苦,在尋求真理的道路上徘徊,而那“柳暗花明”的“又一村”是他們樂學的家園。
準備階段:小組內復述交流乙醇的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默寫化學方程式。
提出問題:
(1)乙醇和二甲醚是同分異構體,為什么乙醇易溶于水,而二甲醚難溶于水?
(2)乙醇和鈉的反應是取代反應嗎?
(3)能設計實驗來說明和鈉反應的是-OH上的氫原子而不是烷基上的氫原子?
(4)推測一下硫醇(C2H5SH)的性質。
(5)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有機物的氧化和還原在結構、組成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全過程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
要上好一節化學課,單靠一兩個提問是不夠的。它需要教師站在高處,設計出一組有計劃、有步驟的提問,這樣的提問才有深度,才能從多方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設計出精巧、適度、善變、靈活的問題,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培養學生創新求實、多思的學習習摜。
參考文獻:
[1]王緒巖.化學教學.上海:進才中學,2002(02).
[2]馮燕瑛.重視實驗教學以適應STS的改革趨勢.中學化學教學參考,1998(8/9).
[3]王愫懿.“問題探究三段式”教學模式的運用與學生問題探究能力的培養.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03).
(作者單位 江蘇省沭陽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