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建設不斷發展,國家地位日益強大,回顧歷史展望未來,音樂作為現代文化的流行角色已日益重要。音樂教育中德育教育滲透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理念。音樂教育工作者應把德育貫徹和滲透到音樂教育的全過程中,以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一、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學
愛國是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因此,教學的主旋律要與歷史時代相結合。
在以歷史展現音樂課堂的教學中,《黃河大合唱》引導學生懂得歷史,感受到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船夫號子的緊迫感充分表現了中國人民英勇頑強的性格。熱情豪邁的精神鼓舞人心,激發民族奮發向上;凄涼悲憤的音樂節奏控訴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沉痛災難;雄壯激昂的音樂節奏,表達出中華民族兒女在黨的領導下頑強抗爭終會勝利的強勁動力。讓學生在音樂中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絕對不能讓歷史重演。
引導學生愛國的還有一部分歌曲,例如,《我愛你,中國》《祖國頌》《長江之歌》等;有歌頌黨、歌頌工農紅軍的,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紅星歌》等;有歌唱民族英雄的,如,《打起手鼓唱新歌》《牧歌》等。通過音樂課堂教學的感知,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生活的情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使學生不忘歷史,有擔負歷史的責任感。通過學習《團結起來,振興中華》《校園,知識的搖籃》等歌曲,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立志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為祖國的振興而獻身。
二、把音樂課堂中的德育教學逐步滲透到學生的思想和心靈中去
音樂教學中所傳授的德育知識,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滲透。比如,《保衛黃河》以此起彼伏的音樂節奏,生機勃勃的昂揚斗志,通過音樂形象來進行生動的闡述,從民族責任感角度表現了我們偉大的祖國英雄兒女斗志昂揚地奔赴抗日救國戰場,掀起了民族解放斗爭永不妥協、誓死捍衛民族尊嚴的戰爭場面。又如在優美的《牧歌》聲中,學生會不知不覺地增添對家鄉牧場的熱愛。
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在潛移默化中被學生深入感知,進而得到升華。音樂中的德育知識,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既獲得了美的享受,也從中受到了難忘而深刻的教育,其效果往往高于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動。
(作者單位 河北省遵化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