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我渴望著,渴望著我的講臺下也有瓦特、牛頓、愛迪生……從教以來,一線的教師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呢?2009至2011年,延安職院附中教師開始了以“先學后教”為基本原則、“自主學習—集體討論—展示點評”為主要環節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改革,讓學生參與每一個教學環節,形成了我(教師)的課堂你(學生)做主的高效課堂模式。這不就是我多年夢寐以求的課堂教學模式嗎?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學習方式。顧名思義,自主學習就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在自主學習教學中,學生始終處于主動學習狀態,是學習的主人。這種教學模式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創新,做到樂學、會學、學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自主學習的學案上應盡可能地設置一些新穎的、讓學生感興趣的、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問題,使學生樂于解決這些問題,實現學生先學的目標。學生初步掌握了基礎知識,就為后來的討論和展示教學奠定了基礎。如在講解《體液調節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這一節時,我用一首兒歌《找媽媽》:“小蝌蚪,長尾巴,游來游去找媽媽。媽媽媽媽,你在哪?來了,來了,我來了!來了一只大青蛙。”來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點燃了學生追求真知的
熱情。
“集體討論”環節中,要努力尋求和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心情舒暢地接受知識。學生相互探討、解決在自學環節中遇到的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相互交流,學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彌補你我他之間的不足,最終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寬松的教學環境、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思維活躍,智力維持開放狀態,這樣就能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
展示點評中,學生展示環節充分發動學生,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經歷和體驗教學過程,學生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把學生的創造力誘導出來。教師點評遵循“三不講”原則,一是學生看書能會的不講,就讓學生看書;二是學生不理解,但經過其他同學講解,能明白的不講;三是學生還不理解,經教師啟發能明白的不講,啟發學生思考。教師“講”就要講學生思而不得之處,講就要講得學生豁然開朗,觸類旁通。
在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課堂的引領者。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在新課程教育理念下,我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尊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想不受約束,個性得以張揚,才能將自己的才華展現得淋漓盡致。
社會和家長贊賞與鼓勵是前行的動力,共謀教育發展之路的眼光和決心讓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感到了希望與責任。社會的期待,家長的期盼,師生的心愿,這些都成為讓延安職院附中人執著走改革之路的助推力。
(作者單位 陜西省延安市職業技術學院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