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綜合學習活動強調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與創新思維。但是,語文綜合學習活動因其綜合性很強,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一些常見的誤區。而這些誤區使得語文綜合學習活動往往流于表面,更多地注重過程的展示,而非實際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綜合學習活動;誤區;語文
任何知識都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文本知識的傳授和學習中,而應在實踐中檢驗成長。語文綜合學習活動強調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參與、自主設計、自主組織、自我評價,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生活、了解社會,以充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積極參與的意識和創新的思維方式。但是在實際開展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學生把閱讀、寫作、口語表達、組織與交流等各方面綜合起來。
一、課內還是課外
早年的語文教學中課內課外涇渭分明:課內,是書本知識的傳授、背誦與練習;課外,是像興趣小組這樣的由學校或教師出面組織、以學生或學生團體自主活動為主的形式。
現在的語文綜合學習活動,經過學生各方面的充分準備最終往往還會以課堂的形式呈現出來。這就容易讓學生誤以為是變相的課程教學——先預習后上課再布置作業。如此一來,不僅失去了活動本身的意義,也很難激發學生的活動熱情和參與的積極性。
另外,職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住宿生,而學校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所以,學生只有假期可以到校外自由活動,而假期往往又會沉迷于娛樂。語文綜合學習活動的開展不僅是簡單到圖書館或網絡上查資料,也不是在社會上漫無目的地閑逛亂找。在開展相應活動時應考慮到走讀生與住宿生日常生活空間的區別,在布置任務或學生自主活動前多作考慮,進行適當的指導糾正。
二、拔苗助長式的要求
職業學校的學生,很多都是應試教育的失敗者。而語文綜合學習活動,看上去簡單、有趣,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需要比較扎實的文學功底和學習基礎,比如《風格,作家人格的體現》,要開展這個活動,就要對作家的生平、作品、創作風格、人格做多方面的綜合探索。對于尚處在青春期,思維等各方面都不夠成熟、對社會和人生缺乏足夠體驗的職中學生來說,是有相當難度的。更何況目前整個社會的文學氣氛不濃,大部分職中學生對純文學敬而遠
之,很多只是通過淺薄的影視改編接觸名著。如果只是機械地布置下去,學生很可能通過網絡搜索獲得一些資料來應付交差,這
樣,對學生又能有什么積極的意義呢?
個人認為,在分配任務之前,應該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做一個比較清晰的了解,不要提出學生能力之外的要求,也不要在數量和質量上過于苛求。
三、作秀
1.現代化教學手段和組織方式的秀
很多時候,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聲光電全上,各種視頻、圖片資料,朗誦、唱歌、舞蹈、相聲、小品、快板、書法、辯論會等百花齊放,課堂變成了大雜燴,更像是一種好看的表演。一堂課下來,學生都在津津樂道于表演的形式,而忘記了活動的初衷,形式大于內容,未必真正達到了開展活動、開拓學生思維的目標。
2.教師的個人秀越俎代庖
學生的表現,未必能盡如人意,所查找的資料和自己的理解也不一定符合教師的預期。這時候如果教師代為上陣侃侃而談、暢敘古今,將學生不知道的和盤托出,其結果將成為教師的個人秀,老師在上面口若懸河、興高采烈,學生在下面似懂非懂、缺乏興致。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實踐活動中更要充分體現這一點。
要開展一次成功的語文綜合學習活動,教師起著關鍵的作
用——不是簡單的給予,而是引導和幫助。教師應該對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學習現狀、知識結構、性格特點有比較清楚的認識,這樣才能適時而導、應時而教,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實現教學
相長。
參考文獻:
[1]楊九俊.困惑與抉擇:關于語文教改熱點問題的思考.江蘇教育研究,2005.
[2]張菊榮.課堂觀察:基于實踐改進的研究“革命”.江蘇教育研究,2007.
[3]葉瀾.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教育研究,2002.
[4]郭元祥.生活與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基礎教育論綱.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 江蘇省興化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