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學生”是指有學習障礙、有不良行為或心理不健康等特點,并需要幫助才能解決問題的學生。
一、個案基本資料
姓名:李某。男,2010年9月來我校。
父親:農村基建小老板,高中文化,不善與人交流。對待自己的下屬常用命令的口吻,平常不太與兒子交流。
母親:性格溫和偏懦弱,初中文化。平時經常和孩子交流,凡事都聽孩子的,在教育上缺乏一定的方法和引導。
二、個案行為特點
學習方面:上課一直睡覺,作業總難以完成,學習成績差,一直處于班級倒數幾名。
生活方面:常年與母親住在一起,父親由于工作原因,常年在外。由于平時給孩子的錢款較多又疏于理財觀念的培養,母親從不過問錢的去向,較多的是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對于學習則極少過問,對老師給予的告誡也都應付了事。
心理方面:(通過調查)內心相當苦悶,希望得到父母的愛,但一直無法實現,對生活和學習失去信心,并且內心極其脆弱,接受不了老師對其批評的話語,看問題喜歡死鉆牛角尖。最糟糕的
是:認為和老師斗狠是很有男子漢氣概的表現,從不肯認錯(即使事后冷靜下來覺得的確是自己錯了,也不肯向人道歉),認為道歉是懦夫的表現。
三、矯治方法
利用優秀學生,潛移默化地對問題學生給予影響。
班主任老師、年級組長、全體任課教師等共同構成學校德育教育網絡,加強師生感情上的溝通,對學生全方位地進行教育。
四、矯治過程
我在解決李某同學的問題前,積極從各方面了解、掌握他的情況,了解父母的文化程度、對子女的教育現狀等。
首先,通過對任課老師、同學等多渠道了解關于這位學生的很多情況,并探討對該生的教育策略。比如,不能對他太過強硬,應該對他有耐心。我們便本著對他充分包容的態度開始了教育工作。他作業不做,我便耐心地關照他以后注意;他上課睡覺,任課老師也不當面指出來,只是私下和他交流提醒他注意。每次得到的結果都是表面點頭答應,不說話也不反駁,但行為上都還是繼續不做作業、上課照樣睡覺。
小結:這種手段太過溫和,學生不以為然,無法達到幫助他改掉壞習慣的目的。
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發現前一種方法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因此打算改變策略。開始找他談話的時候言語中帶上了警告的語氣,并在他不做作業的時候馬上指出來,命令其改正。最終在一次上英語課時,他和英語老師發生了沖突。于是我們集體對他進行教育,但他一甩手,就要離開學校,還揚言:“再也不來上學了。”該生的壞習慣非但沒有得到改正,反而愈演愈烈。
小結:這種手段針對學生的惡習采用嚴厲的態度學生情緒上
有所抵觸,師生之間的關系無法很好地維系,自然也達不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前面的失敗經歷使我在反思的同時也更加堅定了改變他的決心??偨Y失敗的原因,發現在做學生教育工作的時候,沒能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問題,沒能從學生的內心著手,只是一味地用一個成年人的標準強行往學生身上套。
于是我們開始更多地關注他,發現該生由于家長(尤其是母
親)的過度保護,潛伏著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適應性差等心理危機。進入我校后,由于環境的變化,周圍同學優異的學習成績、良好的行為習慣等,導致該生心理適應面臨許多困惑和焦慮,以至出現了心理障礙,如,不愿意上學、不愿意做作業……
于是我們覺得必須肩負起教育家長的責任,讓家長明白:父母平時不經意的行為可能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負遷移作用。糾正家長不當的教育方法,樹立其科學的教育觀。經過多次溝通,家長改變了態度,對學生也有了正確的認識。
對于李某同學拒絕上學,政教主任與我通過多次家訪,促膝談心。告訴他:人本來就是在磨煉中不斷成長起來,不斷壯大,變得無所畏懼的。遇到困難要勇敢面對,只有克服了困難,才會有出路,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如果你無法勇于面對困難,一輩子都不會有所前進,有所提高。困難就像彈簧,你弱它就強。
我告訴李某同學:“老師現在也遇到了困難,今天老師和你談話的結果你還是不愿意上學,那么老師明天還會來,因為老師遇到困難是不會輕言放棄的?!?/p>
李某同學馬上說:“阮老師,您別來了,明天您還得上課呢!”老師馬上表揚他:“你的心里還有老師,還能為別人著想,老師真感激你,那你再調整半天,整理一下書包,明天來上學吧?!薄昂玫?。”李某同學很快就答應了。
通過教育該學生的過程,我們認識到,只要本著在教育中貼近學生,了解學生,服務學生,相信“問題學生”的改變只是時間問題。只要我們勇敢面對,“問題學生”就一定不再是“問題”。
(作者單位 江西省新余市第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