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唉,我們班的陳剛(化名)和龐志(化名)這兩娃就沒有一天讓我消停過?!背醵?)班班主任無奈的嘆息仿佛還在我耳邊回響,這倆孩子頑皮好動的樣子立刻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
我任教初二(1)班的數(shù)學課,班級整體班風學風良好,大部分學生純真樸實、勤奮好學、踏實認真,也有少數(shù)幾個孩子平時調(diào)皮搗蛋,破壞紀律,其中就有上面提到的兩個孩子。
陳剛,父母是從農(nóng)村老家來到南京打工的,對孩子的學習很重視,花很多錢在外面請家教補習。但家長本身沒什么文化,在教育孩子方面不重過程只重結(jié)果。只要孩子學習成績不如意,脾氣暴躁的父親便毒打孩子一頓。每次考試或者家長會之后,孩子臉上身上都會帶著很明顯的淤青傷痕來到學校。為了這事,我們?nèi)握n老師都跟陳剛的父親交流過,可是他從來不給老師任何說話的機會,溝通根本難以進行。長此以往,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被打沒了,于是就破罐子破摔,上課睡覺、開小差、亂說話。所有老師都很傷腦筋。
龐志跟陳剛卻不太相同,雖然在教育方面也主要是父親在管,但是這個父親溺愛孩子沒有原則,家就在學校附近還每天接送,對孩子的學習和紀律方面卻沒什么要求,老師請家長配合教育也沒有任何效果。孩子變得不可一世,聽不進老師的批評,上課不注意聽講或亂動的時候,老師哪怕只要是說一下他,他馬上就很不服氣,跟老師頂撞或者變本加厲甚至干脆就趴桌子上再也不起來,讓人哭笑不得。
這兩個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越說越來勁,軟硬不吃,批評教育適得其反。我的數(shù)學課經(jīng)常因為他們的搗蛋而不得不停下來進行教育,但是屢教屢犯還真是讓人頭疼。
【案例描述】
那天我像往常一樣踏著鈴聲走進教室,在大家都地安靜地等待上課的時候,我聽到龐志同學咕噥了一句(估計是在評價我的新發(fā)型),同學們都笑了,本來我想用眼神示意他不要擾亂課堂秩序或者批評他兩句,但轉(zhuǎn)念一想,這么做除了激化師生矛盾外沒有任何好處。于是我當做沒聽見也不看他,繼續(xù)導入新課,講解。雖然沒有看他一眼,但我還是一直用余光關(guān)注他的一舉一動。我發(fā)現(xiàn)他先是似笑非笑哼哼唧唧地蹺著二郎腿,腳一直抖啊抖,東張張西望
望,我還是沒有說什么,一直貌似很投入地帶著學生做練習,不時地進行指導,后來發(fā)現(xiàn)他大概感覺到這樣沒趣了,慢慢把翹著的腳放了下來,臉上玩世不恭的神色慢慢消失了,還跟著其他同學一起計算了,開始跟著同學一起回答我的問題了,聲音還很響亮。我看在眼里,樂在心里,但是我仍然沒有跟他的目光相對,他很久都沒有像這節(jié)課這樣認真投入過了。
這節(jié)課進行到這里,我覺得課堂氛圍非常好,我就像一個指揮家,似乎所有同學的思維都緊緊地跟著我的節(jié)奏。我正沾沾自喜呢,卻發(fā)現(xiàn)另一邊的陳剛同學趴在桌上已經(jīng)進入了夢鄉(xiāng),口水都流到手上了。這可是上午的第二節(jié)課啊,我的怒火“騰”一下就上來了,我本來想走過去推醒他,但又不想讓認真聽講的學生看到這不和諧的一幕而打斷思路。我就一邊繼續(xù)上課一邊悄悄給陳剛旁邊的同學做了個手勢示意叫醒他,我用余光看到陳剛吸了一下口水醒過來時趕緊看了看我,而我呢,根本裝著沒看到他睡覺,若無其事地在上課。他看我根本沒有注意到他,也沒有批評他,估計覺得不好意思就拿起筆開始跟著做題。一直到下課,這倆孩子都比較專心的聽講和練習,沒有像平時上課那樣油嘴滑舌,一唱一和了。
下課后,我像往常一樣找頭一天作業(yè)錯的比較多的同學訂正,其中就有龐志同學。他如期來到我辦公室,臉上還是一貫的不屑一顧。我并沒有提他課堂的表現(xiàn),也沒有看他的眼睛,也沒有對他的表情作出任何評價,而是像對待別的同學一樣很認真地講給他聽,并放心地交給他拿回去訂正。第二天批改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做得非常好,一改以前潦草的字跡和隨手畫的歪歪扭扭的圖形,取而代之的是相對整齊干凈的字跡,規(guī)規(guī)整整的圖形,詳細周到的解題步驟。
【案例分析】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為維護自尊而采取的與常理相反的態(tài)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逆反心理的形成有其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就客觀因素而言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1.家庭因素
學生在家庭中得不到應有的溫暖和鼓勵容易形成逆反心理;家長對子女要求過高,管理方法簡單粗暴,會導致孩子過大的心理壓力,也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過度寵愛放任孩子,孩子容易自大,聽不得半點批評,也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
2.學校因素
中學生已經(jīng)形成一定的自我意識,他們強烈要求得到承認和尊重,但是教育者往往對學生提出要求的時候采取了強制或侵犯學生個性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也會滋長逆反心理。
【策略】
我們作為教師,孩子成長的領路人要更新觀念,創(chuàng)造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新方法。
1.對“屢教屢犯”的學生,可運用“冷處理”法
有些學生多次違紀,多次受到老師的批評,對老師的批評早生戒備、逆反心理。這時,你再去批評他,除空耗精力外,是不會收到什么效果的。弄不好,還有可能導致雙方矛盾激化,造成師生之間的對立。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對學生要寬容耐心地等待,同時給予和其他孩子同等的關(guān)懷,學生可能會自覺反思自身的缺點,從而達到以冷靜的態(tài)度參與解決問題的目的。
2.批評性格倔強的學生時,可采用“冷處理”法
教師批評學生有時會出現(xiàn)“頂牛”現(xiàn)象。教師越是聲色俱厲,學生越是不聽,甚至還會與老師頂撞起來。這說明我們遇見了性格倔強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往往“吃軟不吃硬”,聽不進別人的指責,卻能接受和風細雨式的教育。了解了他們的這一性格特點后,教師就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法來壓制他們了,而應當根據(jù)他們“吃軟不吃硬”的特點,對他們耐心說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平等的教育氛圍,促進師生雙方的感情溝通,最終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