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首先,闡述英語教師必須掌握一些“基本教育理念”,且將該理念滲透于課堂教學之中。其次,以幾個小問題為載體試論教師如何開展課后反思。同時,教師應有效反饋自己的教學情況,借此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最后,提出教師要學會感動,以感動促進教師的行動研究。以課堂為教學實驗基地,以上面四個方面為一個整體,最終促進英語教師的快速成長。
關鍵詞:“四位一體”;英語教師;成長
一、學習“基本教育理念”,在實踐中豐富自己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英語教學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其關鍵詞是:激發和培養興趣、樹立自信心、形成學習策略、自主學習。這幾個詞既是課堂教學的內涵,也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不是教育學家高深莫測的教學思想或理論,而是簡化了的、具有極強操作性的,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得以滲透的教學理念。
在某種意義上,教師成長的快慢取決于教師將教育理論轉化為教學行為的能力。筆者在兩次市級培訓會上做專題講座時,做過這樣一份問卷調查。你是否知道學生在什么情況下學習最有效?可調查結果與筆者預測的幾乎一樣,與會教師知道學生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學習效果,尤其是有興趣時能學得好,但是其他什么具體情況并不清楚,只有個別教師列舉了幾個。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力爭讓教學內容活潑生動且形式多樣。如,在詞匯教學時,可以設計根據語境猜詞、替換同義詞、造句、給關鍵詞來描述圖片、設想編故事、模仿造句等等,這些都會讓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和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把興趣、形式、氛圍、鼓勵、運用這些基本理念滲透到課堂中都需要教師在教學實際中不斷嘗試和體驗。英語教師若能把這些看似普通的教學理念運用于實際,那他的教育教學能力就高。也只有教師善于運用這些教學理論,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才會得以長足的提高。因為,教師拒絕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就是拒絕自己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提高!
二、善于課后反思,在總結經驗中提升自己
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從每天的教學行為中發現自身的教學問題,并努力探求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能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教學后的反思和精心備課同樣重要,對教師的成長和改進教學行為來說更為重要。雖然我們不求每一節課后都去反思,但求經常帶著問題去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反思教學預案和具體上課實施情況,教學的目標是否達成,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否科學,活動的安排是否合理等。因為只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善于總結和反思,對自己的教學成功與失敗進行反思總結且提煉,才能使自己的教學不會麻木和重復失敗。
1.What kind of activities did my students like best
教師只有了解學生喜歡的活動和心理所需及年齡特點,才可
能設計出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課堂教學任務和教學環節,才能調
動學生學習的欲望和熱情,課堂教學才更有效。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2.Did I use group/pair work
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是豐富多樣的,而英語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更要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為了交流和表達思想,所以在備課和反思時一定要注意自己課堂的組織形式是否豐富多彩。同時,任務的設計應有利于學生的交流,提供更多的學習和語言交流的機會,只要是圍繞既定的教學目標展開的教學活動,就會是有效的教學行為。
3.Did I create the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get the teaching objective today
外語學習氛圍的創造是英語課堂教學得以保證的一個重要因素。寬松、愉快的外語學習氛圍既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學習,也更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在課堂教學中會經常出現比較熱鬧的場面。雖然我們不以熱鬧評定教學效果,但它至少能反映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生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體。
三、堅持反饋教學情況,在師生交往中發展自己
長期以來,教師在課堂上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常用方法是通
過提問及檢查學生的練習,甚至是憑經驗去觀察與估計,更不要說是向學生調查自己的教學問題。但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不應該是盲目或不了解的,必須通過學生反饋明白自己的教學情況,雖然有效的教學反饋途徑有很多種,但絕不是考試這樣簡單和死板的方法。時下,一些學校比較喜歡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學生評教,學校領導很關注評教結果,這是了解教師教學情況的一個窗口,學校也把這些結果作為評定老師工作績效和任教年段的重要參照指標。與其讓學校調查反饋教師教學情況,不如教師自己先下手為強,發現自己的問題并及時調整,何樂而不為呢?筆者曾做過這樣的問卷調查:
1.你最喜歡上的英語課型是什么,為什么
針對不同的課型,教師會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其實教師也可能擅長于某一課型。因此,教師應該明白自己的優缺點,揚長補短,改進自己的薄弱之處,讓自己成為“綜合型”的教師。
2.老師有挫傷你學英語的積極性的行為嗎
如果有,請問:這件事是什么?最開心的事是什么?或許,一個不經意的動作或無意的言語對學生來說都會有不同的意義和看法。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也許是一時的疏忽沒讓舉手的學生回答問題等都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而一句簡單的鼓勵話語也許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總體上你滿意老師的教學嗎?在哪些方面還需改進?你最想對老師講的是什么
讓學生自己發表看法和想對你說的話,其實更加真實和直接。雖然有些反饋可能是片面的或過激的,但是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四、學會感動,在教學行動中成長自己
經驗需要積累,積累更需要對自己的經驗進行總結和提煉,提煉的經驗才會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這幾年,省市各級教育部門都進行了各類教育教學培訓,專家講座、優秀課堂教學展示、經驗交流總結、教學案例分析等活動也開展了很多。這些均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能力。而一些教師沒有汲取他人的成功經驗,也沒有明白專家的教學理論精髓,看看別人的課堂教學“也不過如此”,沒有把精華之處為己所用,也可能是沒有必要的基本理論來支持自己的教學與評價他人課堂教學的依據,明白不
了他人的設計意圖,只會說培訓沒有效果和收獲。如果我們經常翻翻幾年前的聽課本和教后反思,提煉心得體會,積累好的且適合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師的專業定能成長。學習并不是全盤的復制,如果每次教研活動都能汲取一點經驗和心得,幾年下來也是一筆可觀的收獲。
教師要學會感動,感動會促進教師自身的心動,心動會帶動自身的行動。每次學習培訓最重要的是自己在教學理念上要有點感動或是沖動。然后利用行動研究解決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才會提高。英語教師必須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去發現和研究自己碰到的教學問題,把課堂作為實驗室,以課堂教學問題為研究課題,以改善課題教學行為為研究目的,借此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
要讓教師的成長做到藥到病除,還需要教師自己的修行。教師的成長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雖然筆者提出的“四位一體”問題也許有些大或沒有深入的探討,但是教師的成長需要教師從學生學習的進展中發現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基本教學理念為指導和依據,對課堂教學進行有針對性的反思,結合有效的教學反饋,以“感動”促進“行動”。只要圍繞和充分利用這“四位一體”并使其融為一體,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定能取得長足的進步。
參考文獻:
肖川.新課程中的教與學.北京師范大學,2004.
(作者單位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