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新高考注重考查學生的能力,面對新形勢必須開闊視野,多角度理解歷史;必須豐富細節、化解疑難,“形象”“通透”地理解歷史,并觀照現實,探索規律、思考啟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運用已學的歷史知識處理新問題、新情景,以適應新高考,也才能減輕學習負擔,激發歷史學習興趣并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能力考查;歷史情境;史料;細節教學;理解歷史
江蘇省《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教學要求》提出:“學習歷史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不斷積累歷史知識進而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的過程,同時也是主動參與、學會學習的過程。”它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命題的江蘇高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江蘇省近幾年的高考《考試說明》都強調歷史高考的命題理念——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運用歷史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力考查要求——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認證和探討問題共四類;考查方法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書的具體表述,重視“新材料”“新情景”的創設,鼓勵考生獨立思考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高考歷史試卷突出“素養立意”、史觀指引、由依據教材到“脫”教材、注重考查能力等已經成為明顯的趨勢和方向。正是本著這樣的指導思想,筆者在歷史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期待以此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以下是筆者以人教版必修一美國《1787年憲法》部分內容為例進行的思考和嘗試,期待拋磚引玉,與大家共同探討這一話題。
一、豐富細節,“感性”理解歷史,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更有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火藥’,只有當行為給學生留下真實感,激勵著兒童在他的心靈留下愉快、振奮、精力充沛的情感時,知識才會轉變為信念。”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知識火藥的導火線。但現實中歷史課本往往言簡意賅,使學生的歷史學習失之趣味,而還原歷史的真實,豐富歷史的細節則既可以讓歷史學習充滿趣味又可以讓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更具感性。當然,歷史細節浩如煙海,應該選擇那些有利于完善學生歷史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的事例。如,關于美國《1787年憲法》的制定過程,筆者選取了這樣一個細節,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美國為什么能夠較好地實行“相對民主”。
例1:
在1787年,華盛頓主持了在費城舉行的制憲會議……
我們都見過許多國家的高層會議,總是有一個一言九鼎的人物,在那里氣吞山河地主導會議方向。而華盛頓將軍,卻因為自己被選做會議主席,反倒做了一個奇怪的選擇:自己不發表意見。
也許,在華盛頓看來,德高望重是一個額外的砝碼,一壓上去,天平馬上傾斜。他若一開口,別人很可能就會因為不想違拗他,而不再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或者不再堅持自己的不同意見。所以,他干脆不發表自己的意見。
再如,美國立法權由國會上下兩院掌握,為什么要設兩院制議會呢?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很形象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例2:
美國兩位建國功勛喬治·華盛頓和托馬斯·杰斐遜有過這樣一段“杯碟”對話。杰斐遜問:“既然國會設立了眾議院,為何還要設立參議院?”華盛頓反問:“為什么根據當下的習俗,要把咖啡杯里的咖啡倒進咖啡碟再喝?”杰斐遜說:“讓咖啡變溫后好入口。”華盛頓答道:“設立參議院正是要讓眾議院的議案降溫。”
依據這個小故事,筆者還引導學生分析:美國的開國元勛把國會分成參眾兩院,這既根源于英國的議會制傳統,也反映了當時美國有產者階層對于普選產生的、更多代表普通民眾利益的眾議院的“民主”的不放心。
二、開闊視野,“多維”理解歷史,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更順暢
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課本是自主學習的主要介質,但對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往往是高度概括的“結論”,并且為了便于敘述,常常是以單向時間為主線,這對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歷史會造成一定困難,也不利于學生多向立體思維能力的形成。在教學中,針對課本的這一缺陷,在重點環節搜尋相關史料,不僅可以開闊學生視野,幫助學生“多維”理解歷史,也符合“新高考”對學生能力考查目標的培養。如,《1787年憲法》部分內容的學習中面臨的第一個重點就是分析憲法制定的背景,課本論述了必要性條件——邦聯制的缺陷和可能性條件——以華盛頓為代表的美國開國元勛們深受啟蒙思想的影響,反對君主政體,主張共和制。但現實的困境又使他們深刻地認識到必須加強中央權力,所以美國的開國者們面臨的難題應該是如何既強化中央權力又避免專制獨裁?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內容,筆者為學生提供了以下幾段材料,并分析解決了這一問題。
材料一: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邊被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摘自《獨立宣言》
材料二:新英格蘭出現的騷亂,我們商業上的不景氣以及籠罩全國各地的那種普遍低迷消沉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歸咎于最高權力機構的無權。……調整原有的統治秩序,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成為當務之急。
可以說,你不可能找到一個比我更討厭你的計劃的人了。……我們的國家一定要徹底實行共和政體,如果不能遵循這一原則,試圖采用其他政體,就是叛逆。
——華盛頓
材料三: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統治人,就不需要對政府有外來的或內在的控制了。
——“憲法之父”麥迪遜
三、化解疑難,“通透”理解歷史,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更有效
對教師來說,自主學習不是“放任不管”,不僅要從學習目標、過程、優化學習策略、鼓勵學生合作學習等方面,尤其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難點,必須采用多樣的方式幫助學生“掃清障礙”,這樣的自主學習才是有效的自主學習。《1787年憲法》這部分內容
中,對憲法遵循的“分權與制衡”原則,許多學生常常狹義地等同于“三權分立,互相制衡”,如何準確理解這一原則正是本課的一大難點。為解決這一問題,筆者為學生提供了以下一段史學研究資料。
《聯邦憲法》的制定者們在熱切希望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時,一刻也沒有放松對于一切形式的專制政治的警惕……通過各州與聯邦政府的分權以及聯邦政府內部的分權,來實現各種政治
權力之間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個政治勢力單獨控制全國的
政治生活。
首先是各州和聯邦政府之間的分權制衡。國會擁有國家意義上的最高權力,這種權力可以制裁以州為基礎的派別活動,防止州與州之間的惡性競爭,并將為各州的民主政體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時憲法也讓各州以種種方式保留了自己的主權……可以有效地防止中央權力的專制化。
其次是聯邦政府內部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權力部門之間的分權制衡。……國會、總統、最高法院三足鼎立、互相制約……
第三層次的分權制衡關系則是由對立法權的再度分割(即分
成參議院和眾議院兩個院)體現出來的。由于任何法案必須經兩院批準才能生效,故參議院和眾議院在制定法律過程中互有對于另一方的絕對否決權。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通過閱讀理解,學生對這一原則所包含的三個層次:各州和聯邦政府之間的分權制衡、聯邦政府內部的分權制衡及對立法權的再度分割達到了“通透”地理解,提高了自主學習的有效性。
四、觀照現實,理解并運用歷史,讓學生的自主學習升華
培養學生會學,不僅要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常規,變傳授為探究,充分展示知識形成的過程,更要以相關事件或類似事例為抓手,創設新的情境,激發新的疑問,促使學生以探究者的身份發現問題,探尋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創新思維和學科能力。只有這樣的“運用”,才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得到升華和提高。本課內容與美國當代政治中的一些現象緊密相關,如尼克松總統的“水門事件”、克林頓總統的“萊溫斯基事件”、奧巴馬總統的“醫療改革方案”等,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事件查找資料并運用本課的相關知識來探索、分析。
同時,“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學習歷史更要從以往和別國的歷史發展中吸取經驗和教訓,為我國當前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尋找啟示和借鑒,而這應該也是歷史學科三維目標的最高要求。
如,美國1787年憲法的制定對我們當前改革和法制建設的啟示,
至少應該讓學生領悟到兩點:(1)歷史上從來就沒有一開始就盡善盡美的東西,重要的是堅持改革,不斷發展。(2)政治的變革也需要各派政治勢力之間不斷地妥協與談判。怎樣讓學生從歷史中領悟這些啟示呢?筆者為學生提供了兩段材料并提出討論問題如下:依據第一段材料,分析這些規定實現了哪些力量間的平衡?在《1787年憲法》頒布至今兩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你能舉例論證第二段材料的觀點么?
材料一:眾議院應由各州人民每兩年選舉一次之議員組成……眾議院人數應按聯邦所轄各州的人口數目比例分配。參議院由州議會選舉兩名參議員組成之,參議員的任期為六年,每兩年改選三分之一。本憲法及本憲法所制定之合眾國法律……皆為全國之最高法律;每個州的法官都應受其約束,任何一州憲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內容與之抵觸時,均不得有違這一規定。州政府的官員由各州自行選舉產生,聯邦政府無權任命州長或州級官員。
——《1787年美國憲法》
材料二:在美國兩百多年的歷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團(或群體)因不斷變化的歷史環境,利用憲法衍生的憲政機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聯邦的“公共”利益的定義和定位……使新的憲法原則和實踐得以產生,憲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斷得到更新,成為一部“活著的”
憲法。
——王希《原則與妥協》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新課程改革以來的歷史課程標準以弘揚人的主體性為特征,“新高考”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科素養的考查,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高中歷史教與學都應該重視理解力的培養,從而為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提高與運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江蘇省教育考試院.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2012選修科目說明[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3]徐賜成.新課程高考歷史命題趨勢及意蘊[J].歷史教學,2012(02).
[4]任世江.高中“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專題教學參考[J].歷史教學,2011(01).
[5]周霖,詹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院學報,2010(09).
[6]周云華.心花自放色更艷:高中歷史新課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初探[J].教學月刊,2007(23).
(作者單位 江蘇省昆山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