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時下,安全教育成了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的生命是一切教育的基礎,任何漠視、踐踏學生生命的行為都是不允許的。只有生命得到尊重、生命得到重視才能使生命之樹常青。生命對于人來說只有一次,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這是每個人都得思考的問題,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是時代的需要,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養適應未來社會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需要。
關鍵詞:生命;生命教育;語文教學;紫藤蘿瀑布
翻開七年級語文第一單元的文章,就有幾篇文章是關于“生
命”的呼喚的,我再繼續往后看,眼前又一亮,原來“生命”貫穿了整個教材,這是編者的有意安排,是讓正在成長的青少年懂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使他們懂得如何愛惜自己的生命及如何使生命更加精彩。作為教育者,應本著“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以及人的和諧發展”的終極目標,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讓他們懂得生命是人最寶貴的東西,從而讓他們懂得要珍惜生命。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意識的教育呢?經過教學實踐,本人有幾點體會可以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教學生用心感受生活,認識生命的價值
語文教學不能以文體知識、分析技巧等取代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固有的靈性,而要引導學生用心去感受生活、體驗人生,引導他們積極地、主動地去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從而認識生命的價值。
我曾在教學時講過一個故事:有一次,霍金做完學術報告,一位年輕的女記者捷足躍上講壇,面對這位在輪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科學巨匠,敬仰之余,又不無悲憫地問:“霍金先生,盧伽雷病已將你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這個問題顯然有些突兀和尖銳,霍金的臉龐卻依然有著恬靜的微笑,他用手指艱難地敲擊著鍵盤,于是,寬大的屏幕上顯示出如下一段文字: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心靈的震撼之后,掌聲雷動。人們紛紛涌向臺前,簇擁著這位非凡的科學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同學們都被主人公的語言和思想深深感動。有同學有感而發:“人應當有直面苦難的勇氣,在苦難中最需要的是堅定的人格和不屈的意志,這種精神決定生命品質、塑造人生境界?!闭n堂上的一個故事就與學生產生了共鳴,讓孩子們認識到了人生的高境界。
二、在閱讀教學中感受、欣賞充滿生命的意象
從自然頑強的生命里中獲取生命力量,認識生命的意義,欣賞自己及自然界的一切生命。每當我們走近自然的時候,我們會感到震驚,自然界里的生命是如此頑強,無論周圍環境多么惡劣,只要有一點生命的土壤,它們就能夠頑強地生存下去,使自己的生命更加輝煌燦爛。宗璞的《紫藤蘿瀑布》,沈石溪的《斑羚飛渡》都是揭示生命意義的典型文本。“能夠發現別人的美,是一種智慧,能夠承認并欣賞別人的美,是一種豁達。”這世上的萬事萬物包括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從某些方面來說,并不是平等的。他們各有各的優缺點,誰也無法替代誰。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成了不一樣的個體,有了他們各不相同的個性,這世界才變得豐富多彩。學會欣賞自己、他人及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塑造開放的心靈,是使自己擁有無限可能的前提條件,進而也有助于豐富自己的生命內涵。人教版教材中以此為主題的課文很多,如《第一次真好》《行道樹》《春》《綠色蟈蟈》
《那樹》等,教師應充分利用。
三、在閱讀教學中咀嚼生命的可貴
教材不僅是文本性教材,更是體驗性教材。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體驗成功,還要使學生明白生活的意義。“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為了使學生在閱讀中提升認識,教師應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深處,與文本對話,與人物、作者對話,達到心靈的
共鳴。
在閱讀教學中應充分挖掘并重視生命的作品,凸顯生命的意義,進行生命意識滲透,增強學生對生命的認識。我在引導學生解讀《紫藤蘿瀑布》的時候,就著力引導學生在品讀文本的過程中認識生命的偉大和堅韌,使學生對生命產生無窮的敬畏之情。他們認識到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要對生命負責,為生命而奮斗,不要辜負生命,絕不讓生命白白地流失。
四、在朗讀賞析中感悟生命的燦爛
語文學科的基本要素是語言,由語言組成的文章,絕不是字詞句的簡單堆砌,而是生命意識的符號化。朗讀就是要讓這些富有生命語言的符號深深進入學生思想意識的深處。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多提供一些時間,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朗讀賞析中認識生命的燦爛。引導學生用心靈閱讀,用心靈與筆者溝通。當他們用自己的思想與冰心的《談生命》、與勃蘭克斯的《人生》對話時,他們就會感悟到生命的
燦爛。
五、在作文訓練中提升生命的內涵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睂懽鹘虒W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抒寫生命的話題,讓學生探究生命的規律、內涵和本質,對生命現象進行深入的思考,進而培養積極進取的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質量。如在教《紫藤蘿瀑布》后,我讓學生用“生命是什么?”寫一句話,結果,有的寫道:
生命是一棵樹,它不斷地成長著。
生命就是黑暗中的一盞燈,指引你前行,讓你不再迷路。
生命如歌,美妙、動聽,就看你怎樣傳唱。
……
生命的燦爛在學生的筆下緩緩抒寫,可以想象,學生對生命的認識是非常深刻的。
在對學生作文的批改中也可以對學生的生命意識進行較為直接的培育。中學生的性格大多比較直率,他們對生命的認識往往會很直接地在習作中表露出來,因而教師抓住契機進行引導、點撥,也會起到較好的效果。
六、在實踐活動中感悟生命的真諦
活動是聯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因此通過開展有價值的實踐活動,可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生命的真諦。在實踐中,我們主要通過學生辦《珍愛生命》的黑板報和做手抄報的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生命的真諦。社會是個大課堂,我們在綜合性實踐活動中,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和生命有關的視頻資料,如通過觀看交通安全片、觀看一些圖片,以引起學生對生命的思考。
生命就如一張沒有底色的風景畫,全靠人們以不同的心態給它涂上不同的色彩。心中有春天的人,會給它涂上快樂祥和的底色,襯出一副最美好的風景畫;心中郁悶、懊惱的人會給它涂上悲哀的筆調,只能是一副讓人黯然頹喪的圖畫。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發展。我們誰也不希望如花的生命過早地凋謝,讓悲劇發生。讓我們不斷地探索生命教育的方式和途徑,讓年青一代的生命之樹
在語文課程中更茂盛!
參考文獻:
[1]歐陽康.人文社會科學哲學[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
[2]吳峻松.生命意識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語文教學與研究,2002(09).
[3]王北生.論教育的生命意識及生命的四重構建[J].教育研究,2004(5).
(作者單位 浙江省永嘉縣烏牛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