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課程設置、課堂教學方法、評估方法等方面指出提高目前中學選修課教學質量的辦法,希望能為中學選修課的改善做一點貢獻。
關鍵詞:中學選修課;教學質量;課程設置
我國很早就開始提倡在中學開設選修課,但到目前為止,大部分中學選修課的教學質量仍不能讓人滿意。筆者通過自己的實際經歷和調查研究,提出了提高選修課教學質量的幾種方法。
一、合理的課程設置
選修課之所以不同于語數外等必修課,關鍵就在于一個“選”字,要讓學生有選的機會,學校就應該盡量設置學生感興趣的課程,所以,選修課的課程內容及課時安排就直接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夠真正學習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
1.選修課的課程內容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選擇學習內容的主人,選修課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給予學生選擇的權力,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課程內容應當符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年齡以及自身實際。通過調查發現,能夠滿足學生趣味性要求的,滿足學生心理、生活需求的,滿足學生個性追求、人性張揚等的內容最受學生的喜愛。比如說,重慶市巴蜀中學開設了一門選修課叫做《俊朗少年訓練營》,通過這門選修課,中學生可以訓練自己成為積極向上的俊朗少年,同時也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選修課的開設內容和形式必須達到一定程度的多樣化,才能
滿足學生的需求。當然,這樣的多樣化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教師必須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修養、更新知識儲備,保證學生學習過程充盈生命力。
2.選修課的課時安排
目前,很多學校的一切活動都以高考為重。一切課程安排都以高升學率為導向,使選修課常常被必修課占掉,導致選修課的課時嚴重不足,學生的收獲微乎其微。
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的選修課設置為一周一節或兩節,但會由于各種臨時情況而被占用,因此,一學期真正的課時不到10節。很多學生反映,選修課課時太少,導致他們不能系統完整地學習所選課程。要改變這一現象,能夠做的,就是提高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對選修課的認識,意識到選修課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挖掘自身潛能,提高綜合素質方面的巨大作用,努力保證選修課一周至少一次課的課時量。只有課時量保證了,學習效果才能有保證。
二、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無論什么課程,教學方法決定著能否達到教學目的和實現教學內容。如果沿襲傳統“老師講、學生聽、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那么選修課只會變成另一種自習課。對于選修課,教學方法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相對而言,中學必修課側重于基本知識、技能、素質的形成,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而選修課則應當著眼于學生的興趣愛
好,培養并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無論是藝術、技術、哲學、歷史,還是經濟管理方面的課程,如果只是以說教的方式進行教學,必
然不會受到學生的喜愛。藝術可以有鑒賞,更應該是置身其中;技術,學習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也該有動手的能力;哲學、歷史不僅僅是了解過去的,更應該能從過去中總結經驗運用于現在,甚至未來;管理不僅僅是嘴上說說,也應該有“實戰演習”。因此,任何課程,都應該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生不僅要聽,更要思考、動手。
2.組織學生討論和學生活動
學生討論和學生活動是啟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合作能力的有效教學環節,但為了防止學生將思想的交流變成無謂的閑談,教師應當提前安排好討論或活動的主題和重點,并讓學生進行組間交流,最后針對學生的問題總結和解答。通過這些教學環節,不僅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3.適當增加學科前沿知識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各個領域都會不停地出現新知識、新理論,教科書印刷的速度必然無法與知識更新的速度相比,所以在選修課上,教師可以適當地給學生灌輸最新的思想、理念、知識,提高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例如,在生物技術與生活這門課中,除了生物技術在生活當中的應用,課堂上也給學生簡單介紹關于生物技術的最新發展,以及技術的發展帶來的在社會倫理道德層面的問題,學生非常樂意接觸這些知識,并拓展了自己的視野。
三、完善選修課的評估辦法
選修課的評估既包括對教師教學的評價,也包括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合理的評估方法能夠更好地督促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現階段很多中學的選修課評價方式依然是以期末考試為主,這樣的考核方式只能評價學生顯性的外部成果,不能展現學生內在的成長,也不能體現選修課的價值所在。
1.教師教學的評價
對于教師教學的評價,既要重視教學結果,更要重視教學方
式。教師的教學是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是否發揮了學生的主動
性,是否采用了合作探究,STS教育等教學策略等,學??梢灾付▽iT人員開展不定期的聽課,同時聽取學生意見,及時向教師反
饋,以便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2.學生學習的評價
除了外部成果,評價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態度。對于學生學習成績的考核方式除了傳統的“做卷子”,更應該選擇適合選修課評價的多樣考核方式。文史類的科目可以由學生撰寫小論文,自然科學類的科目可以讓學生做實驗并提交實驗報告,或
者自己完成小制作,這些都能夠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達到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
當確立了恰當的評估方法,教師會更關心教學的過程,學生會更注重知識的應用和能力的提高,那么,教學質量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
綜上所述,只有學生、教師、學校共同致力于選修課地開設和實施,選修課的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本質的提高,選修課的意義也才能得到實現。
參考文獻:
[1]潘洪建,曹漢斌.關于高中選修課幾個問題的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2005,25(7):3-9.
[2]朱煜.談普通高中選修課的幾個問題[J].教育科學研究,2003(12):28-30.
[3]程一凡.中學選修課的實踐與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0(12):34-35.
作者簡介:
郭婧,女,1991年10月20日出生,山西省臨縣人,西南大學2009級本科生,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專業。
(作者單位 重慶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