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是每個語文教師永恒的追求。中職語文教學應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精心設計貼近中職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中職語文;語文課堂;貼近學生;貼近生活
語文是中等職業學校的文化基礎課之一,中職學生語文基礎薄弱,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效果不佳。要想實現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讓中職學生學好語文,教師的思想必須密切聯系生活,密切聯系學生所學專業,我們的眼光要向廣闊的生活延伸。筆者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嘗試著挖掘教材中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精心設計,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力求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一、導入新課要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設計新課導入時,教師應緊密聯系學生的學習或生活實際
導入,這樣能引起學生的認同感,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導入新課時,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用滿懷激情的朗誦來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用優美的歌曲來感染學生;用動人的故事來打動學生,用相關的影視短片的播放來烘托課堂氣氛,引起學生的共鳴。如,在學習《是“瓶中魔鬼”還是“諾亞方舟”》一文時,我采用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的新聞視頻短片導入新課,讓學生在直觀的畫面和客觀的科學剖析中引起對核電站是否安全的思考。本文正是圍繞“核電站的安全性”進行論述的一篇駁論文,用日本核電站泄漏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件,這個曾經引起世界關注和討
論的熱點話題,緊扣我們的語文學習內容導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靈活處理教學素材,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布魯納說:“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學習者不應
是語言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積極參與者、探究者。”在學生的各種活動中主體的情感起著很大的作用,學生喜歡的學習內容、學習活動就能順利地進行。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他們喜歡張揚個性,提倡自我意識,自我發展。要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根據其身心特點,弱化教學內容中的普教色彩,對教學內容進行靈活處理,使其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薄弱,那我們可以在尊重文本的前提下,采用情景模擬、辯論賽、改編詩詞、編排課本劇等形式對教材進行加工,使語文內容充滿趣味性,以激發他們主動學習、自主探索的興趣。還可以挖掘教材中與專業相關的教學因素,根據不同的專業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深刻認識知與行、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從而自覺地、積極地參加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在中職語文教材中,可以發掘的材料很多,這些語文素材與中職學校的專業課教學內容相對較接近,在教學中可以合理利用這些課文
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的熏陶。
三、巧妙設計課堂問題,保障課堂學習的高效
興趣是獲取知識的動力和前提。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的問題,若能貼近學生生活,將有助于喚起學生思維,激發其內驅力,使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真正置身于學習狀態之中,而且可以融洽師生情感,營造一種愉悅的教學氛圍。如,在教學《鴻門宴》一文中“項伯和沛公約為婚姻”部分時,我們設計的問題是:這個婚姻是項伯和沛公結婚嗎?同學們根據現實生活,很快就能明白項伯和沛公這兩個中年男人約定的婚姻就是兒女親家。接著教師追問,沛公和項伯成了兒女親家后對他有什么好處?諸如此類問題,設計的出發點就是貼近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態度,因此,很容易激發起他們主動思考、探究問題答案和關注下文故事情節的興趣。通過問題的探討,學生慢慢會發現,即便是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楚漢相爭時期,人際關系的處理竟然影響了楚漢相爭的最終結果。生活中處處有學問,來源于生活的語文也需要我們將語文課堂回歸到生活。語文課堂中教師就應該貼近學生生活,精心設計問題,以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
四、作業設計要貼近學生生活,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作業設計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對高效課堂的拓展和延伸。精心設計的作業題不僅有利用教師發現存在的問題,還有利于檢驗本堂課教學的效果。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作業怎樣設計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呢?我們不妨從作業的形式上多做些嘗試,改變以往字詞抄寫等單調乏味的形式,讓學生續寫小說,將古典詩詞改編成流行歌曲,古典戲劇改編為現代話劇,搞社會調查等。這樣不僅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了拓展和延伸,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也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宋運來.語文教學最需要什么.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04.
[2]余蕾.語文教學必須走出封閉,走向生活.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教師版,2000(6).
(作者單位 江蘇省武進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