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礎音樂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讓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有效地陶冶情操,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時期,以知識為基礎,關注人性發展的教育觀逐漸興起,在音樂欣賞課中積極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從而引導學生向藝術人生規劃就顯得彌足珍貴。它需要音樂教師在高中音樂欣賞課中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基本的音樂知識,介紹音樂作品,還要以尊重學生的差異為基礎,關注學生的個性體驗,讓音樂欣賞來熏陶及感染學生,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音樂;欣賞課;人文理念;融合
將人文理念融入高中音樂欣賞活動中,通過知識的傳授和環境的熏陶來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所蘊含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人生態度、審美情趣等內化為學生的品質、修養,促使他們成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社會人,這是音樂人文性教育所要追求的。從音樂欣賞課教學而言,在關注學生興趣和個體差異的同時,以民族音樂來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并提高其民族意識,在吸收國外優秀文化的同時弘揚民族文化,將美術、文學、影視、戲曲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音樂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藝術審美能力也是其必然要求。將人文理念融入高中音樂欣賞課中,是新課改的要求,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但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處理好音樂和其他文化的關系
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而音樂則是人類文化的精髓,音樂藝術中包含了人類發展中的政治、經濟、歷史、宗教、倫理、人文、地理等各種文化特征,這些都讓音樂文化具備了人文性特征。換言之,音樂并非是一種獨立的文化形態,而是一種凝結著人類優秀文化
結晶的文化形態。也正因此,音樂就無法和其他學科相分割開來。為此,在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在進行音樂欣賞課時將其他學科知識融入音樂欣賞中,讓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感受多種文化的熏陶,從而培養其藝術審美能力。
如在《春江花月夜》的欣賞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知道《春江花月夜》又叫《潯陽簫鼓》,并了解一些相關常識,其最初并不是由多種民族樂器來演奏,而只是琵琶曲,還應引導學生在欣賞中知道開始以彈挑和輪指來模擬陣陣鼓聲,以簫鼓波音來模仿鐘聲,結尾中音樂快速演奏中戛然而止,好似春、江、花、月、夜又恢復了那本有的寧靜。此外,在《春江花月夜》的音樂欣賞中,教師還應結合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識,以語文知識為基礎,以歷史為背景,讓學生在古樸和諧、雍容華貴而平穩的節奏及舒展的音韻中切實感受春江花月夜中的江樓鐘鼓、月上東山等自然美景,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民族音樂的喜愛之情,而且激發他們對祖國和人民的崇敬之情也是不
可或缺的。
二、把握好教學中音樂欣賞和人文理念培養的關系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音樂欣賞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人文理念培
養的過程,相對于音樂欣賞課而言,在欣賞過程中融入人文理念,不是割裂欣賞和人文二者的關系,相反是將兩者緊密地結合起來。但教學中要注意,欣賞是形式,人文理念的滲入是核心。
以“鼓樂鏗鏘”的欣賞為例,這是“豐富的民間器樂”中的一個內容,教學目標是在引導學生掌握“打溜子”“鼓吹樂”的概念,學會簡單的節奏打擊,了解“螺螄結頂”和“對偶”的創作手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積極關注民間音樂文化活動,促進學生更多地了解社會、認識社會,最好還能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于實踐中掌握相關音樂知識。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錦雞出山》的欣賞來引導學生了解“打溜子”的藝術形式,掌握“螺螄結頂”與“對偶”的創作手法;再通過徒手模仿打擊方式來了解打擊樂器的相關知識及技巧,最后再以《花鼓》《金山戰鼓》和《秦王點兵》等來引導學生真切地感受鼓樂之美,從而加深對民間音樂的體驗。
應該說,音樂欣賞和人文理念培養過程是相互融合的過程,教學中教師需要將人文理念的滲透建立在欣賞知識基礎之上,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欣賞基礎知識,并對所欣賞的作品有了深入了解
后,再通過討論或交流的方式來探究作品中所蘊含的人文內涵,這樣進行音樂欣賞教學,必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師需具備較高的人文理念思想
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積極滲透人文理念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對學生進行示范和熏陶的過程,教師若要
給學生一碗水,那首先教師自己就應該是一股源源的清泉。而這清泉就是人文理念,就是引導學生由學會知識到學會做人的源泉。
在傳統的音樂欣賞課堂教學中,音樂知識的傳授、音樂技能的培養以及音樂技巧的訓練受到人們廣泛的關注,而文化的熏陶、傳播只是一種附屬,被人們所忽視。這樣,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被架空,學習成了一種知識的強化而非行為的引導。很多學生能就某一首歌曲所蘊含的人文素養大談特談,而在實際生活中卻不注重自
己的行為,出口成“臟”已不在話下,有的為了一點小事就“大動干戈”,這讓音樂欣賞的作用顯得非常遜色。基于此,音樂欣賞中進行人文理念滲透很有必要。
實質上,將人文理念融入高中音樂欣賞課堂教學中,就意味著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欣賞知識,更需要引導學生
在優美音樂的熏陶下形成正確做人的風格和個性,以便能更好地
在社會中成長發展,能更好地立足于社會。而這無疑給高中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教師作為學生的示范者,更能影響學生的行為,甚至是思想。因此,作為一個高中音樂教師,不僅應該掌握基本的音樂欣賞教學的相關知識,還要廣泛地攝取天文、地理、宗教、法律、哲學、歷史、文學、民族、道德等多方面的知識,便于在教學中通過音樂欣賞中的相關文化經典來影響學生、感染學生。
總之,音樂欣賞不是單純的技術活,更多的是陶冶心靈、塑造行為的藝術活。因而將人文理念融入音樂欣賞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每一個高中音樂教師的天職。
參考文獻:
[1]包新華.高中音樂欣賞教學的人文理念[J].考試周刊,2010(32).
[2]冉麗芬.高中音樂欣賞課中的“人文式”教學[J].現代教育科研論壇,2010(06).
[3]蔡麗華.以新的理念上好音樂欣賞課[J].活力,2011(03).
(作者單位 江蘇省吳江市松陵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