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生往往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語文教師可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合理運用獎勵入手,解決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
關鍵詞:中學語文;學習動機;激發策略
中學生往往覺得語文學習枯燥無味,對語文學習提不起興趣。中學語文教師可在結合動機理論的基礎上,針對中學生實際,有效地利用一些策略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就有可能學得積極主動,并學有成效。
一、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興趣對學科的學習,對學生的成長成才等,都具有巨大的作用。因為,興趣是學生心理活動的起點,是他們學習的內部動機。激發了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就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水平。那么,怎樣選擇激發學習興趣的最優教法呢?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要注意如下幾點:
1.生動有趣
(1)教學內容生動有趣,就能吸引學生。中學生特別喜歡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感人的文學作品。一篇好課文,學生認為“太淺”,學起來無味,或者感到課文內容“太熟了”,也不感到有趣。因此,教學內容除了生動有趣、情節有趣以外,還要做到新穎有趣。
(2)教學方法新鮮有趣。語文教學內容不可能處處有趣,對于學生認為沒有多大興趣的課文,教師就要在運用教學方法上使學
生有新鮮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謂課上得有趣,就是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或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也只有達到了這種精神境界,學習才可能有成效。
2.學有所得
語文課切忌千篇一律。有的教師總是用一個模式上課,開始檢查預習,接著教生字新詞,然后分析課文,抄段落大意,最后布置作業,學生對這種課往往不感興趣。上語文課要努力做到常教常新,根據課文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地組織教學,使學生每上一堂課都有所得。學生上語文課獲得了新的知識,聽、讀、說、寫與思維的能力得到培養與發展,內心就會充滿喜悅,興味就會盎然。要讓學生有所得,教師應當對學生具有的語文知識、讀寫能力、學習方法、興趣愛好,進行認真的、經常的調查研究,做到目中有人。
要使學生有所得,教學目的一定要明確,要單一。要做到教學目的單一,需正確處理“得”與“失”的關系。教師要有一盤棋的思想,哪篇課文落實哪些知識,培養什么能力,要重點突出,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3.求異生趣
中學生上課時,有些教師一味地強求學生思路往所謂的標準答案上靠,這樣會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因此,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語文課上提出和別人不同的看法,允許他們對課文的作者、教材的編者、教師提出質疑和批評。倘若結果證明學生的看法、質疑或批評是正確的時候,他們也就發現了自己的潛在能力,這將大大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如果事實證明他們錯了,也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樣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滿足情感需要,引導學生提升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學生的需要是豐富多彩的,具有一定層次性的;如果學生的缺失性需要得不到滿足,就很難讓學生激發出以求知需要為基礎的學習動機。要調動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語文學習的動機,關鍵的一條就在于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
中學生的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很強烈,教師給予學生的恰當評價和真誠體驗,可以使他們增強信心,相信自己的潛能和價值。教師的情感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教師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貼心人。
強化語文學習動機,還要注意在語文教學中調動學生的情感。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起學生內心的感情波瀾。引發學生的情感,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教師教學時應克服兩種傾向,一種是孤立地講授知識,把文章講得支離破碎,破壞了作品感情的自然流淌。另一種是離開課文內容和蘊含的思想感情,傾吐自己的感情,使學生不知情因何而生。教師在教學中還要設法造成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
三、合理運用鼓勵
研究表明,鼓勵和懲罰對于學生動機的激發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表揚與鼓勵比批評和指責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為前者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中學生上課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喜歡做小動作。對于這類行為,教師既不能放任,更不能懲罰。懲罰會讓中學生產生對立情緒,不利于學習。教師要巧妙運用教學智慧,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錯誤。
調查表明,中學生認為教師的表揚是最能激發他們學習動機的方式之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運用表揚和鼓勵。教師的表揚要發自內心,語氣要真誠,不能為表揚而表揚。中學生容易自卑,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在表揚時要有的放矢,將鼓勵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努力上。對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不能歧視,要設置情境讓他們有成功的體驗;對語文基礎好的學生,教師要鼓勵他們向更高目標邁進。
以上提出的激發學生語文學習動機的對策,并不是說中學語文教師在每一節課中都要體現上述思想,而是要針對學生實際,主要圍繞以上幾個方面加強學生心靈建設,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
參考文獻:
[1]郭預衡.專家談中學語文教學[M].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
[2]汪鳳炎,燕良軾.教育心理學新編[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8.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學修訂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 江蘇省靖江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