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yǎng)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fā)并使他們從中受益。”在音樂教學中,要將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教育與發(fā)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逐漸消除只面對少數(shù)音樂專業(yè)生的尷尬局面,拆除門檻,敞開音樂藝術的大門,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都得到開發(fā),并從中獲得到美的感受。
關鍵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師生互動;全體參與;音樂學科性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由此可見,個性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是面向全體學生。音樂課不是專業(yè)技能課,而是要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的審美教育,這就要求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形成全面體現(xiàn)“民主、平等、和諧、互助”的新型師生關系。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著重闡述各種教學手段,以實現(xiàn)更有效的面對全體學生的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生機勃勃的課堂
從學生親身體驗出發(fā),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獨特的民族風》中,我請學生分別穿上維吾爾族和藏族的服飾依次亮相,并演唱幾句代表當?shù)孛褡屣L格的歌曲,如裝扮成阿凡提的新疆小
伙子歡快地打起手鼓唱著《掀起你的蓋頭來》,西藏小姑娘用清亮的嗓音唱起《天路》,教師出示問題,他們分別代表哪個民族?學生都不假思索地回答出少數(shù)民族的名稱,在學生直觀體驗到少數(shù)民族的風情后,接下來的教學過程順利地在自主探究的氛圍中
展開。
運用多媒體,可以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在《京劇》一課中,考慮到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戲曲了解不多,因此課前我就布置學生上網(wǎng)收集有關資料,并分組制作成小課件,讓學生走上講臺,講述自己對京劇知識的認識。學生自己上網(wǎng)找到了代表劇目、代表演員和幾大流派,對京劇唱腔、各種行當?shù)榷加辛艘欢ǖ恼J識和理解,尤其是對京劇臉譜很感興趣,通過多媒體形象地展示五顏六色的臉譜,學生能根據(jù)臉譜的顏色和樣式分辨重要的歷史人物。教師再對學生的一些問題予以分析、更正;對好的作品進行點評、鼓勵。在運用視頻、圖片、聲像等大量資料來介紹梅蘭芳的基礎上,我播放紀錄片,講述他“蓄須明志”的愛國事跡,通過視頻觀看多位藝術家演繹的不同版本的梅蘭芳唱段,讓學生在合作、對比、綜合的過程中認識梅派藝術體系。
二、互動——讓音樂課綻放光彩
1.師與生間的互動
我在上《印度音樂》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作了以下的設計:同學們,今天老師以一種新的方式向你們問好——Namste!(印度語)它表示歡迎的意思,你們可以起立雙手合十表示回敬,一起說:Namate!這個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立刻強化了學生對印度音樂文化的興趣,從而令學生的“學”對教師的“教”產生了積極的能動作用。在學習《音樂基本要素》時,為了讓學生體驗音樂要素在音樂作品中發(fā)揮的藝術功效,我在鋼琴上分別演繹磅礴、輕快、柔和、低沉的音樂情緒片段,讓學生直觀表達出對這些音樂片段的感受,從而學生會自主探究出是不同的音樂要素(如旋律、節(jié)奏、速度、高低、力度等)構成了不同的音響效果及情緒體驗,并結合繪畫,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聽覺感受把樂曲的高低起伏畫成直觀的旋律線。
2.生與生的互動
生生互動重在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交往、合作的意識與能力。如在《鼓樂鏗鏘》中,我組織學生分組合作,用自編的鼓樂聲來進行角色扮演,分別扮演豹、猴子、烏龜、兔子這幾種動物的特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創(chuàng)編出多種新穎的擊鼓方法,甚至是教師沒有教過的
打擊方法,生生之間不但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進行互評、自評,而且在共勉激勵的氛圍中樹立了自信心與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三、以音樂貫穿課堂,實現(xiàn)可操作性原則
當觀看完一幕幕熱鬧非凡的公開課后,我們不得不反思:這是音樂課嗎?這是不是偏離了新課程的軌道而陷入了音樂課綜合的誤區(qū)?那么,怎樣才能做到不因“綜合”丟掉“以音樂為本”呢?那就要把握音樂課堂活動的可操作性原則。
從學生熟知的與教材相同體裁、相同風格的音樂來引導學生,能夠達到更好的功效。如:上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時,考慮到學生對交響樂的興趣程度及了解程度普遍不高,我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播放了
中國移動的廣告視頻——《溝通,從心開始》,這個廣告的畫面是各個國家不同膚色的兒童站在地球的每個角落里,同時唱著《第九交響曲》中的合唱部分——《歡樂頌》,當學生看到這則熟悉的廣告時,立刻產生了情感共鳴,激發(fā)了學習教材內容的興趣。在學習《莫扎特40號交響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古典音樂,我播放了由SHE演唱的流行歌曲《不想長大》,作曲者采用了《40號交響曲》中最為人熟知的主題作為副歌的旋律,在欣賞《肖邦B大調夜曲第3號》時,我播放了周杰倫的《夜曲》,引導學生在流行中體悟古典,從古典中聽出流行,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情感體驗。
讓音樂課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培養(yǎng)專門的音樂人才轉向培育全面發(fā)展的綜合型人才。面向全體學生,更是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理念,從關注少數(shù)有音樂天賦的個人轉向全體學生。只有從“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學習選擇出發(fā),才能更好地、全面地突顯學生的個體發(fā)展。
(作者單位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