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側重培養閱讀能力,并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自學能力。當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注意力就會特別集中和持久。
關鍵詞:中學英語;興趣;教學
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側重培養閱讀能力,并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自學能力,為繼續學習和運用英語切實打好基礎;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教育,增進對所學語言的國家的了解;發展智力,提高思維、觀察、注意、記憶、想象、聯想等能力。
研究表明:當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注意力就會特別集中和持久。因此,我們在情趣教育的探索中,應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鑒于此,我們英語老師面臨的任務既是如何將學生的英語學科的間接興趣轉化為直接興趣,并保證其穩定
性和持久性。為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始終堅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高興地學;激勵學生學習英語的意志,使他們努力地學;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使他們有成效地學;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使他們精力充沛地學。
學好英語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學生缺乏的往往就是這種
鍥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從正面向他們大談學好英語的好處,恐怕收效甚微。若能把這些學生在其他方面的興趣遷移到學英語中來,則可事半功倍。為了解學生在英語課上積極學習的心理需要,我對2006年的初一新生進行了調查,調查中發現對英語課感興趣的學生占96%。同時還發現學生對英語課的要求是:1.教師授課幽
默,課堂氣氛輕松。2.教學內容豐富充實。3.教育形式活潑多樣。另外學生對游戲活動、角色扮演、快速反應和競賽評獎也很感興
趣。因此我利用一切機會去滿足學生的表現欲來達到教學效果。此外,畫圖片也培養了學生的繪畫能力,開發了他們的智力,還可讓他們先熟悉一下將要學的新課,達到預習的目的,真是一舉多得。
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任務,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并構成一個梯度的任務鏈。學生在完成任務中不斷獲得知識及運用語言的體驗,形成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在揭示學習課題的過程中,聯系學生生活經驗,創設相應的活動情境,激發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動機,必須讓興趣在教學中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而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新穎活潑的教學形式,有趣而且有意義的內容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習動機具有不可抵抗的作用。讓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和激發學習動機后,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多種感官進行自主學習。再者,教與學是雙向的,老師和學生也要建立融洽、民主的互動關系。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教學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交流、參與,可增進學習主體意識;形式多樣的交流合作,可增加課堂凝聚力;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頻繁交流,形成了合作氣氛,獲得了交際的樂趣。師生之間坦誠、無拘無束的交往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當熱情,具有同情
心,多采用恰當的鼓勵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尊心。課堂氣氛應融洽,不宜過于拘謹、死板或嚴肅。情感教學法應努力把情感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與目標,把培養學生的興趣、態度和自信心放在首位;把學生的學習策略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學生學會學習、自我監控、自我評價,把文化滲透在愛國主義教育和增強世界意識之中,加強對學生的品格,語言能力等的全面教育。
總之,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一切精神活動的先導,是學習知識、發展智力的首要條件。學生的學習興趣越高,學習的積極性越高,學習效果就越好。教師要創設多種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景,以增強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英語水
平。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我們應正視現實,認真分析現行教育教學中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觀念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樹立與時俱進的
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創造最佳環境,尋求最佳辦法,以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英語教育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平南鎮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