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未成年人教育刻不容緩。今天,孩子們的種種“不孝之舉”令人吃驚,感恩、孝敬——時代的呼喚。
關鍵詞:感恩;孝敬——時代的呼喚;德育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農村中小學是教育改革的弱勢群體,德育研究的步伐相對落后,已是刻不容緩。
今天,孩子們的種種“不孝之舉”令人吃驚。一名初一男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連自己的床鋪都要由母親來整理。某日,母親生病臥床,要他獨自去樓下的快餐店解決吃飯問題,且自己鋪床。一聽說家務得由自己動手,該男生竟大發雷霆,對著病床上的母親大發脾氣。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出生之后即生活在一個優越的環境中,長輩們恩寵有加,而忽略了他感恩、回報之心的培養。
清代黃宗羲說:“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忽視孩子的孝敬教育,這是家教的一大失誤,也是孩子產生“不孝之舉”的最重要的根源。另外,父母對孩子祖輩的不尊重、不孝敬,乃至逃避贍養義務、虐待及遺棄老人的做法,也扭曲了孩子的心靈。
“德育自身化”“德育社會化”“德育全民化”“德育生活化”,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者有機配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才能健康
和諧發展。
尊重長輩,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詩經》上有一句“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感嘆和贊美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唐朝孟郊詩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更是表達了孝敬父母的渴望。
從小培養孩子尊老、孝敬的美德,對于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促進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意義和作用非同尋常。
記得在上《小巷深處》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聆聽朗讀,那深情而真摯的言語,感染了在場的每個學生,教室里一片寂靜。聽完朗讀后,我不失時機地讓學生議論,評價文中的“我”與“英姨”。這下,學生可議論開了,你一言我一語。且聽以下學生的心聲:A:她真是太不懂事了,英姨撫養她容易嗎?人啊,可得有良心啊!B: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不管怎么說,“我”還是一個懂事的孩子。C:英姨可真不容易啊,一個盲人能養活自己,且要照顧“我”,也真難為她了。學生都說出心聲,有感嘆,有同情,有怨恨,可謂千滋百味。此時,我又讓學生以“我”與“英姨”為鏡,照照自己和父母,找出異同。教室再次一片寂靜。學生表情各異。有的低下頭,有的臉紅了,有的甚至哭了。我說“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相信大家一定感觸很深吧,大家知道以后該怎么做了吧?”底下異口同聲:我明白了。通過課堂,我讓學生明白“為人孝道”乃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每個合格公民應有的道德品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不僅如此,我還組織學生參加大量課外活動和綜合實踐,把
“尊重老人,孝敬父母”作為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口和著力點,把中華民族崇孝的傳統美德植入學生的心中,把學生愛父母、愛家庭的感情有意識地擴大到愛他人、愛學校、愛社會、愛祖國的崇高境界中。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嘗試。
一、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艱辛
有意識地把孩子帶到父母的工作場所,讓其親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艱辛,以至自然而然地心生敬意,這一做法常能奏效。班里有位學生的父親是撿廢品的,星期天,我讓他陪父親去撿,他回家后默不作聲,臉上寫滿了愧疚。他告訴我,一整天他撿的廢品只賣一元。從此,每當父親回家,他必定倒好一盆溫水,絞干毛巾塞到父親手里。那份真誠的孝心,出自對父親艱辛的感激和敬重。
二、讓學生每天做一件小事,第二天在課前5分鐘交流
對孝心的培養應從細微處入手。為父母倒一杯水、給父母捶一次背,有好吃的東西請父母先嘗嘗……點滴小事既可行,又可以持之以恒,還容易養成習慣。
三、加強和學生父母的聯系溝通,獲得學生家長的理解,讓孩子獲得表達孝心的機會
曾有一位母親臥病在床,14歲的兒子主動要求為母親熬藥、做飯,但這位母親猶豫再三,最后不但硬撐著下床親手熬藥,還自己動手做飯端給兒子吃。其實,增強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讓他們有更多的參與家庭事務的機會,久而久之,才有可能培養出孩子的孝心,才能使孝心在孩子身上扎根。
四、讓學生家長明白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做孩子的好榜樣
父母言傳身教的作用無須多說,但應當指出,這種言傳身教必須發自真心,而不是為了做給孩子看。真孝心還是假孝心,瞞不過孩子。
五、讓孩子感受孝敬父母時的幸福感
一旦孩子表達了孝心,父母應該及時表現出欣慰和滿足,必要時還應給予必要的鼓勵,讓孩子覺得孝心的表達非常值得,非常幸福。毋庸贅言,孩子若能懷著滿腔幸福感一次次地表達孝心,那么,離這一傳統美德的最終養成,已經為期不遠了。
六、學校營造氣氛,加強宣傳
如定期組織學生到養老院獻愛心,關心慰問困難家庭,組織學生做好事,開設以“孝敬”為主題的班會課,設孝敬日,寫孝敬周記,開設愛心模式……通過一系列活動,班級涌現出無數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的好人好事,對學校良好風氣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促進
作用。
學了,才會懂;懂了,才會努力去做。孩子們普遍認為,“孝敬課是他們人生中的第一課,而且是無法忘記的最重要的一課。”
(作者單位 福建省南安國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