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學要求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在英語課中,摒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將教師的指導作用貫穿整堂課,才能真正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筆者經過探索,在自己的英語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合作學習的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重分組,巧引導,收實效
筆者根據班級情況,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分組原則,每6~8人為一組,組內既有性格相近的,也有性格不一致的,效果很好。如我在教外研社七年級英語中“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時,就先讓學生分組討論,了解各自家庭的情況,馬上就調動起了學生的激情,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緊接著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How old is your 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 do?
學生再次展開激烈的討論,這樣,學生既輕松地回答了我所提的問題,又提高了興趣。又如,問小組中A生:“What is B doing?”A生答:“ He/She is reading. ”然后再問B生:“ What did A say?”B生回答:“He /She was reading. ”這樣,學生既了解了現在進行時和過去進行時怎么轉換,又了解了直接引語怎樣變成間接引語。
二、重合作,多交流,達目標
在教學中,筆者在合作學習理論的指導下,以培養學生整體能力和創新思維為著眼點,積極創設全員參與,主動學習,差異參與的學習氛圍,重合作,達目標。如我在完成八年級“WILD ANIMALS”的教學時,提出學習目標,把任務落實到各個小組:Discuss in pairs (T: We should protect wild animals. But what can we do?Discuss in
pairs how to protect wild animals?You may find some ideas in your books.)→Discuss in class(after discussing,T: After class, you can go on discussing how to protect wild animals.)。課堂上我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可以相互討論,也可以參考書本。各個合作小組圍繞以上目標,展開討論,交流合作,效果很好。
總之,合作學習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體會到合作交流帶來的愉悅,達到很好的學習
效果。
(作者單位 四川省武勝縣雙星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