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寫字也是一樣的,特別是學習書法,寫楷書的時候,寫好第一筆至關重要,為什么這樣說呢?
學習楷書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一個字的第一道筆畫寫壞了,這個字就不能再寫下去了,同樣,一幅字中第一個字寫壞了,這幅字也就報廢了。
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基礎較差,未掌握技法;二是雖有一定的功力但下筆是漫不經心,或過于小心,或雜念干擾等。我在臨習《九成宮》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寫楷書時抓住寫好第一筆特別重要,第一筆寫好了,對寫好這個字就有了信心。第一個字寫好,對于寫好這幅字就有了保證。唐代孫過庭說:“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保ㄕ浴睹佬g家之路——書法藝術》)卻是很有道理。
漢字是由多種筆畫組成的方塊字,這些筆畫在一個字中服從于結構的需要(即美的需要)而各居其位,是按照“筆順”的規律,有先有后的一筆一畫寫成的。因此第一筆寫的是否準確,直接影響到第二筆乃至整個字的準確和美觀。同時由于楷書法度嚴謹,一個字中各種筆畫形狀的大小、長短、高低、參差俯仰,在這個字的結構格局中,有時候是不能隨意變動的,所以第一筆寫好了,第二筆和其他的筆畫才有依據而各就各位。所以,我們在臨帖時,務必要審準第一筆的位置才能下筆。單字寫好了,就為整幅字的章法營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非但楷書如此,行書、草書也是一樣的,而行草的筆法與章法較之楷書更加復雜,難度也更大,第一筆往往在整幅字中,起關鍵作用。清人戈守智在《漢溪書法通解》中說:“凡作書,首寫一字,其氣勢便能管束到底,則一字便是通篇之領袖矣!”可見在一幅作品中,寫好第一筆和第一字非常重要。
那么,怎樣才能寫好“第一筆”呢?我是分三步進行學習的。第一步,要做一段時間的單字練習,寫前要仔細讀帖,對帖上的字,其點畫怎么書寫,結構怎么安排,章法怎么布置,都要仔細琢磨,并從中找出規律,這樣就容易寫得有興趣,也容易寫得像、寫得好。宋代書法家黃庭堅曾經說過:“古代人學習寫字都不是靠臨摹,他們常常
把古人的書法作品張掛在墻壁上,專心致志地觀看它,看準了才下筆?!碧瞥臍W陽詢發現了晉代索靖寫的碑,舍不得離開,索性坐下讀碑三天。讀的帖越多,讀得越仔細,眼力就會越來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寫才好。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還要把看準的字牢牢地記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腦里,無論何時一旦提到這個字,馬上就想出這個字在字帖上的形狀,做到胸有成帖,腦有成字。然后再進行書寫。
我的范本是歐陽詢的《九成宮》,首先通讀全碑,然后分析單字。在理解基礎筆畫和筆法的基礎上,仔細觀察范字在米字格(或者回宮格等)中所處的位子,及其相互間的組合關系。了解這個字的間架結構特點,著重看準第一道筆畫的位置與形狀,是點是橫或是撇,對其入筆的角度、走向和收筆的位置了然于心。總之,要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的原則,按照筆法的要求,寫好第一筆。然后依次書寫其他筆畫,所謂“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是也?。ㄕ浴睹佬g家之路——書法藝術》)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對于基本筆畫和結字有了一些基礎,便進入第二步的學習。這時不再使用米字格的范帖和練習紙,直接用宣紙折成方格臨帖。由于沒有了米字格的依賴,所以讀帖更要深入細致,盡量要做到意在筆先,心中有字,下筆準確,對臨與背臨相結合,單字寫好了接著再寫成篇的。到了一定水平之后,就可以嘗試著進行集字和創作。在創作中應用臨帖時取得的技法,邊臨邊創,反復實踐,這樣進步較快,我對開始的學習就是這樣過來的。
楷書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各個階段的側重點都不相同,學者各有各的方法。我在入門時是以寫好“第一筆”為切點來進行學習的,頗有效果,先取一點,再涉其他,舉一反三,妙用無窮。
還是那句老話,“萬事開頭難”,只要開頭的事情辦好了,以后的事情就順利多了,同樣,練習書法,寫好第一筆就能寫好第二筆,第三筆……
(作者單位 江蘇省金壇市建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