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口語表達能力是教師職業的基本功,但教師口語表達中不乏口頭禪、重復語、啰嗦話及不通順的語句等。“寫、背、講”的訓練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師口語表達能力:寫的過程能訓練思維使之嚴密、清晰化;背的過程能強化規范的語言習慣,提高普通話水平,糾正不規范的語言習慣;講的過程能使思維靈敏,更熟練地掌握大量詞語和其他各種豐富的語言材料。
關鍵詞:教師;口語;訓練;途徑;探析
教師口語表達能力是教師職業的基本功,但教師口語表達中不乏口頭禪、重復語、啰嗦話、不通順的語句等。“寫、背、講”的訓練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師口語表達能力:寫的過程能訓練思維使之嚴密化、清晰化;背的過程能強化規范的語言習慣,提高普通話水平,糾正不規范的語言習慣;講的過程能使思維靈敏,更熟練地掌握大量詞語和其他各種豐富的語言材料。因此寫、背、講已成為教師口語訓練的基本途徑。上海特級語文教師于漪,在她剛走上教師崗位的時候,講課經常結結巴巴,于是她下苦功進行練習,用的就是“寫、背、講”三段法。她總結說:為了糾正啰嗦、重復的毛病,先把上課要說的話和要講的內容全部寫下來,先進行修改,把不必要的字、詞、句刪去,然后背下來,再口頭復述,用書面語言來改造自己不規范的口頭語言。利用每天去學校的途中,利用步行的時間,把要講的話一句句在頭腦中過一遍電影。通過幾年的訓練,她的口頭語言得到了驚人的提高。于漪老師的課生動、形象、出口成章,深受學生的歡迎。她驚人的口才使她在幾百、幾千人的大會上不用講稿就能滔滔不絕地講上幾個小時,贏得陣陣掌聲。周口地區特級教師于宗城,口才非凡,上臺幾句話,就能使喧鬧、嘈雜的會場頓時鴉雀無聲。他也是成功地運用了寫、背、講的三段訓練法。
一、“寫、背、講”教師口語訓練的主要做法
1.寫:寫的時候要注意三個環節
(1)寫前要做到心中有數,要求先列出提綱,不要提筆就寫,應該意在筆先,做到心中有數。
①要對聽講的對象心中有數。對什么人講、講什么話、怎么講,都要有針對性。
②對講話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說什么觀點,運用哪些材料,都應該精細整理,分門別類排列出來,以便用時得心應手,靈活
方便。
③講話的結構安排要做到心中有數,分清輕重緩急,巧妙安排。先說什么,后說什么,再說什么,最后說什么,先后順序排列得當,逐一思考,恰當安排。
(2)寫時有宗旨。
①要注意口語化,多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口頭語言,少用深奧難懂的書面語。
②多用簡潔明快的短句,少用轉折繁復的長句,恰當運用比喻、比擬、排比等修辭手法。
③講稿力求簡短明快,層次清晰,前后連貫,使人一聽就明白。
④力避冗長拖沓、條理不清、內容混亂,讓人聽了不知所云。
(3)寫完要細修改。
寫完了不等于寫好了,修改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要根據講稿的要求仔細推敲,做到增、刪、改、換,即內容不豐富、不完整、不充實、不全面的要增添和補充;選例顯得臃腫、拖沓、不集中的要毫不吝嗇地刪掉該刪的材料;文句不通,用詞不當,干癟、拗口的要下工夫推敲改正;思路不清、主次不明的段落要重新組合
更換。
2.背:寫好了講稿,還要下工夫把講稿背出來。背講稿時要注意運用以下方法
(1)提綱挈領背誦。背誦前先理清層次,列出全文提綱,牢記它等于抓住了全文總綱,要以綱帶目,循序背誦。
(2)分段背誦。把全文分成片段、段落來背,先化整為零,然后再合成整篇背誦。
(3)間歇背誦。不要用整段時間背誦,可采取每次一刻鐘、二十分鐘,反復多次,中間還可以穿插一些活動,這樣,既不費時,效果還很好。
(4)抓住零星時間背誦。散步、外出、茶余飯后、睡覺前等零碎時間,都可以利用起來進行背誦。
3.講:講時要求充滿自信,甩掉講稿,娓娓而談。講的過程中要處理好以下幾種情況
(1)剛張嘴就忘詞。這時不要過分緊張,可以迅速瞟一眼講稿,那早已背熟的講稿,只要有個頭,自然會涌到嘴邊的。
(2)講到中間忘了詞。這時應注意不要去翻講稿,可以把忘了的部分跳過去,只要態度從容、不慌不忙,就可以起到淡化聽者注意力的作用。講時,最好列出簡單的提綱,必要時可以掃一眼,以便消除講時忘詞的心理障礙,引出下文。
(3)講的內容與背的文句不一樣。在講的過程中部分文句變動是完全正常的,遇到這種情況,不要過分緊張,否則就會變成背誦式的講話,反而影響講的效果。
二、講的過程中要注意口語修辭練習
口語修辭是將話說得準確、鮮明、生動、得體的一種手段。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練習。
1.快速朗讀
可選擇一篇十分熟悉且不太拗口的文章進行快速閱讀并限定時間,逐次加快,以至極快。不強求表達出文章的感情,但讀時要字字清晰、句句完整、口型穩定、氣流均勻、節奏鮮明,聲音要比平時略高一些。主要是練習說話時的口齒伶俐和語流暢通。
2.把握重音
從日常口語現象中歸納出重音或以作品中的重音為例子,然后分別進行語法重音、邏輯重音、感情重音方面的訓練。
3.巧設停頓
訓練要從語法停頓、強調停頓等概念的理解和各種標點如何停頓的方法介紹,深入到具體語言現象的分析上來,讓學生自己歸納出語流中的間隙停頓的規律,在此基礎上,進行語段訓練。
4.語氣訓練
通過具體實例的嘗試練習,懂得語氣即運用聲與氣傳情的道理,氣隨情動,因情用氣,以氣托聲,以聲傳情。
5.一語多調
語調是由音量的輕重強弱、音調的抑揚頓挫、節奏的起伏快慢和語速的停頓連接構成的一種調式,可分為句末語調和整句語調兩種。可找出幾句話,要求學生嘗試用不同的語調,表達不同的語意與感情。先單人練,后雙人練,由一個說,另一個人講語意,看是否與表達者的本意相當,最后做演示評議。
三、把“微格”訓練引入到“講”的程序,加強口語訓練的效果
微格教學是指減縮教學實踐來培養教師教學技能的系統方法,它是由美國斯坦福大學于1963年首先開發的。可嘗試把微格訓練引入到講的訓練中,從而達到增強口語訓練的效果。具體操
作如下。
1.微縮的訓練內容
把訓練內容主要集中在一個或幾個口語技能的訓練上。
2.微型的班級
一般可組成十人左右的班級進行訓練。
3.縮短的課堂訓練時間
每節課進行的時間為15~20分鐘左右。微格訓練中的“格”的意義是在各種技能訓練中,讓接受訓練者扮成角色進入模擬的課堂訓練,進行微格訓練的方法可按以下程序操作。
(1)理論指導。指導教師對學生講解各種口語技能的理論,并結合教材從理論上闡述各種技能的特點及在訓練中應注意的地方。
(2)制訂計劃。結合口語技能的各項訓練,制定出微格訓練的實施方案,訓練的過程、時間及達到何種程度等都要寫出來。
(3)教師示范。指導教師為口語訓練者選擇一些優秀的材料講解,并放錄像、錄音或用自己的表演讓學生注意學習。給學生以直覺、感知的印象,啟發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有創造性地吸收和運用
進行模擬訓練。在分角色的朗讀、朗誦、演講等活動中,要求學生真正地投入,按照作品中的內容、主題去感受和體味。
(4)反饋評價。將學生的訓練情況錄音、錄像,然后讓老師和學生共同欣賞評議,肯定成績,找出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以促使大家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龔春燕,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第一卷.課堂教學.漓江出版社,2000.
[2]畢天璋.實用教師教學技能.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
鄭雅萍(1963.10—),女,河南太康縣人,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教育學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論及教學論。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